】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把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改革相結合
http://www.crntt.hk   2022-11-06 08:45:17
 
  (四)推動兩者有機結合必須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穩中求進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穩”是主基調、是基本盤,要穩住宏觀經濟大局,穩住產業鏈供應鏈完整性,穩住能源等初級產品供給,為積極進取奠定基礎,為應對複雜局面和各種挑戰增強底氣;“進”是積極進取、有所作為,要在深化改革、優化要素配置、推進結構調整上邁出更大步伐。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從供需兩端著手深化改革。一方面,供給結構調整本質上是改革問題,要在優化發展環境、打破壟斷、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等方面發力,破除制約供給端自我調整的體制機制障礙,保護和激發微觀主體活力,推進供給結構調整。另一方面,要加強需求側管理,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充分釋放消費和投資需求,使建設超大規模市場成為一個可持續的歷史過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戰略上要堅持穩中求進,搞好頂層設計,把握好節奏和力度,久久為功。戰術上要抓落實幹實事,注重實效,步步為營,一仗接著一仗打。”推動兩者有機結合,要求我們長短結合、穩扎穩打,既做好長遠戰略謀劃,又落實落細各項具體部署。

  (五)推動兩者有機結合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和底線思維。系統觀念和底線思維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所包含的科學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民經濟從時間和空間上是一個完整、連續的整體,是一個相互聯繫、運動不息的複雜系統。分析和解決經濟問題,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全面、聯繫、動態地看問題,避免片面、割裂、靜止的形而上學觀點。需求和供給都是對經濟運行過程的理論抽象,是分析和解決經濟問題的重要概念。但現實的經濟運行是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的連續循環過程,經濟政策要著眼全局和整體進行設計,實現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提高發展質量、動力、活力。面對複雜嚴峻的發展環境,必須統籌發展和安全,強化底線思維、極限思維,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有效防範各類風險挑戰。

  三、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的主要任務

  文章認為,未來5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深化改革開放,找准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機結合點,系統有力精準施策,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

(一)著力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既可穩固和擴大國內循環基本盤,又能撬動和帶動國際循環。要有效挖掘內需潛力,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破除妨礙國內大循環的各種障礙,尤其要重視在極端情況下,實現中等水平可循環。要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發揮好開放對拓展循環空間的作用,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係,與外部世界良性互動。繼續擴大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吸引全球資金、技術、人才等優質要素和產品,打破外部對中國的圍堵打壓。要發揮中國產業配套能力強、部分產業國際領先的優勢,積極參與推動全球和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布局,建立更為緊密的經濟聯繫。要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在統籌好開放與安全的前提下,進一步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鞏固拓展多雙邊經貿關係,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

  (二)著力保持宏觀經濟穩定。經濟運行會有周期波動,但要避免大起大落。在一個較長的歷史時期內,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和持續增長,對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要基礎性作用。要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做好宏觀政策跨周期設計和逆周期調節。要加強預期管理,提高宏觀政策透明度、公信力和專業化水平,努力走在市場曲線前面。要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加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調配合,著力擴大內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持續釋放現代化建設蘊藏的巨大消費和投資潛力。

  (三)著力增強微觀主體活力。中國經濟正在經歷的結構性變革是一個複雜的市場化探索和試錯過程,其韌性得以增強、效能得以提高,必須弘揚企業家精神,激發企業活力、創造力。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要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完善產權保護、市場准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要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要為資本設置好“紅綠燈”,依法規範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

  (四)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全要素生產率是要素投入轉化為產出的總體效率,決定著經濟內涵型發展程度和潛在增長率高低,本質是技術、人才等要素質量和資源配置效率。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強科技基礎能力建設,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要提高教育質量,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要完善人才戰略布局,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形成人才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針對人口變化中長期新趨勢,優化人口發展戰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體系。針對金融結構性重組迫切要求,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五)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面對某些國家對中國脫鈎斷鏈企圖,要在關係安全發展的領域加快補齊短板,特別是要補齊基礎軟件、核心硬件、基礎原材料等突出短板,提升自主知識產權和替代接續能力,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構建一批新的增長引擎。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是重要的國際公共產品,我們願與各國一道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

  (六)著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現代化建設進程必然伴隨著城鄉區域結構的深刻調整和國土空間格局的巨大變化,這是釋放巨大需求、創造巨大供給的過程。要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要以城市群、都市圈為依托構建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格局,順應經濟發展客觀規律,促進各類要素向優勢地區集聚。要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要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

  (七)著力防範化解系統性風險。經濟金融領域重大風險根源在於供給和需求之間的嚴重失衡錯位、循環不暢,防範化解風險是擴大內需戰略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機結合點。防範化解風險需要標本兼治。要加強宏觀調控特別是需求側管理,抓住主要風險點加大流動性注入和預期管理,處理好防範系統性風險和道德風險的關係。與此同時,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提升治理能力,優化金融體系功能,改善資本和資源配置效率,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達到更高水平的供求平衡,使防範化解系統性風險建立在強勁健康的經濟基本面之上。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