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引頭“進化”的重要性,從海灣戰爭中AGM-88A反輻射導彈的運用實踐可管窺一二。面對伊拉克所用的來自歐洲國家的部分防空雷達,AGM-88A一度無法識別,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信號特征積累不够。直到AGM-88B推出後,這個問題才得到解決。
同時,隨著防空反導系統的升級,反輻射導彈搭載平台面臨的威脅加大。從防區外有效攻擊對手的雷達,成為對反輻射導彈提出的新要求。為達成這一目的,向彈載衝壓發動機要射程、射速,向搭載平台上的感知設備要打擊精度,增加導彈在空中巡航時間來確保電磁壓制時長等,先後成為現實選項。
在此基礎上,反輻射導彈的使用模式不斷健全和完善,AGM-88“哈姆”反輻射導彈設計有3種使用模式,以適應不同作戰環境。同時,反輻射導彈個頭在適度縮小,以滿足能內置於彈艙等攜帶要求。
作戰需求的牽引,加上日新月異的高科技“催生”,使反輻射導彈呈現出“後浪緊推前浪”的演進態勢,先後完成了從第一代到第三代的演變。
第一代反輻射導彈中,美國的AGM-45“百舌鳥”、蘇聯的AS-5“鮭魚”等較有代表性。該代反輻射導彈的主要特點是導引頭工作頻段較窄,只能攻擊特定頻段的雷達目標;接收機靈敏度低、精度差;沒有應對目標雷達關機的能力。
第二代反輻射導彈中,美國的AGM-78“標准”等較有代表性。該代反輻射導彈提高了導引頭中接收機的帶寬和靈敏度,增加了抗目標雷達關機功能,增大了導彈射程和戰鬥部威力。但是,其導引頭頻段覆蓋範圍依舊有限,能用於搭載發射的平台較少。
第三代反輻射導彈中較為典型的是美國的AGM-88“哈姆”、英國的“阿拉姆”、法國的“阿瑪特”以及俄羅斯的Kh-31P等。該代反輻射導彈導引頭可以覆蓋現役雷達的絕大多數工作頻段,反應快、射程遠、威力大、抗幹擾性能好,采用複合制導技術以提高攻擊成功率,開始成為其新特征。
當前,也有觀點認為, AGM-88G“增程型先進反輻射導彈”應該被列為第四代反輻射導彈,并將其具有隱形、大射程、末段高速高機動等能力認作劃分依據。但對此,不同意見更多,認為這些特點尚不足以成為第四代反輻射導彈的劃分標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