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大力發展製造業和實體經濟
http://www.crntt.hk   2022-09-29 08:04:50
製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評社北京9月29日電/大力發展製造業和實體經濟,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立足對中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徵的深刻認識,提出“必須始終高度重視發展壯大實體經濟,抓實體經濟一定要抓好製造業”“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發展壯大實體經濟,都離不開製造業”等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入回答了為什麼要大力發展製造業和實體經濟、怎樣發展製造業和實體經濟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對於明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著力點、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國家強大要靠實體經濟
  
  經濟日報發表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何自力文章稱,世界經濟發展史表明,製造業興,則經濟興、國家強;製造業衰,則經濟衰、國家弱。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力發展製造業和實體經濟的重要論述,具有深刻的歷史邏輯,是經濟發展內在規律的反映。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必須首先滿足吃、穿、住等基本生存需要,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等其他活動,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實體經濟以物質生產活動為主,直接創造物質財富,為滿足人們物質生活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提供物質保障。大力發展製造業和實體經濟,有利於增加社會財富,更好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有利於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和解決更多人口就業,維護社會穩定;有利於增加政府財政收入和滿足公共需要,保障社會福利和公共安全;有利於營造鼓勵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社會氛圍,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致富觀和幸福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財富之源”“實體經濟是中國發展的本錢,是構築未來發展戰略優勢的重要支撐”“堅持把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歷史和現實表明,國家要提高競爭力,要靠實體經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論經濟發展到什麼時候,實體經濟都是中國經濟發展、我們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蓬勃興起,數字技術、智能技術和製造業深度融合,引發影響深遠的產業革命,形成新的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和經濟增長點。可以說,誰搶占了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的制高點,誰就能率先步入製造業發展快車道,形成強大競爭力。我們必須抓住機遇,順應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的大趨勢,大力發展製造業和實體經濟,不斷提升中國經濟競爭力。
  
  實體經濟是大國的根基,從大國到強國,實體經濟發展至關重要,任何時候都不能脫實向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國家一定要有正確的戰略選擇,中國是個大國,必須發展實體經濟,不斷推進工業現代化、提高製造業水平,不能脫實向虛”“要吸取一些西方國家經濟‘脫實向虛’的教訓,不斷壯大實體經濟”。從世界歷史來看,18世紀60年代,第一次工業革命拉開了人類進入工業化時代的序幕。工業化是製造業形成並在國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的過程,極大提升了人類物質財富生產能力,有力改變了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從18世紀60年代到20世紀70年代初,一些資本主義國家相繼完成工業革命,率先進入工業化時代。憑借著強大的製造業,西方主導了國際分工和全球經濟大循環,成為工業化和現代化的樣板。但是,大約到了20世紀70年代,一些西方資本主義工業國開始去工業化,製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去工業化導致了嚴重後果。如,產業空心化,經濟增速低迷,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脫節,貧富差距不斷擴大,貨物貿易赤字劇增,等等。從一定意義上講,去工業化是導致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經濟原因之一。西方去工業化的教訓極為深刻,發人深省。中國是擁有14億多人口的大國,要實現強國目標,經濟發展的著力點必須放在大力發展製造業和實體經濟上。
  
  壯大實體經濟要大力發展製造業
  
  文章表示,製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努力奮鬥,中國製造業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製造業規模居全球首位。以強大製造能力為基礎,中國商品在全球貿易市場中的份額不斷提升,成為製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中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14萬億元,占全球經濟的比重由2012年11.4%上升到18%以上,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得到鞏固提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25萬美元。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製造業和實體經濟發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力支撐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國力不斷提高、人民生活不斷改善。
  
  同時還要看到,隨著中國發展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復雜變化,製造業發展面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如,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能不足,供給體系與高品質需求不匹配;生產要素價格不斷上升,比較優勢減弱,製造業外流壓力增大;製造業盈利水平下降,脫實向虛傾向顯現;自主創新能力不夠強,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突出;國際上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的國際大循環動能明顯減弱;等等。這些情況和問題的出現,嚴重影響中國製造業優勢的保持和發揮,制約中國經濟競爭力的進一步提升,必須高度重視。
  
  堅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目標
  
  文章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製造業和實體經濟發展。習近平經濟思想有關大力發展製造業和實體經濟的重要內容,為推動中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遵循、明確了目標。
  
  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中國實體經濟的主體部分是傳統製造業。在數字經濟時代,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必須用智能技術和數字技術對傳統製造業進行改造,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為此,要加快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應用,以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傳統產業生產、管理和營銷模式變革。要把發展智能製造作為主攻方向,推進國家智能製造示範區、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推動中國製造向中高端邁進。要強化高端產業引領功能,堅持現代服務業為主體、先進製造業為支撐的戰略定位,努力掌握產業鏈核心環節、占據價值鏈高端地位。要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集群,把產業鏈關鍵環節的“根”留在國內,確保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