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國際油價一度重返100美元關口
http://www.crntt.hk   2022-08-13 15:40:33
  中評社北京8月13日電/據21世紀經濟網報道,在國際油價掙扎於100美元關口附近之際,歐佩克和國際能源署(IEA)對於未來需求前景產生了一些分歧。

  當地時間8月11日,代表產油國的歐佩克公布最新月報,預計三季度油市會“供應過剩”,同時將今年的需求預測下調了26萬桶/日。而代表消費國的IEA則預測天然氣價格高企會刺激石油需求,將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速預測上調38萬桶/日。

  從市場表現來看,IEA上調需求增速的樂觀預測占了上風,8月11日紐約商品交易所9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上漲2.62%,收於每桶94.34美元;10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上漲2.26%,收於每桶99.60美元。8月12日,國際油價走勢震蕩,布倫特原油期貨一度重返100美元關口上方。

  石油行業高級經濟師朱潤民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兩個機構的預測存在差異是必然的,源於預測依據的基礎數據和計算方法,這是經濟數據與經濟預測相對於自然科學的特點。國際能源署上調需求預測,對數據發布當天的國際原油價格起到了明顯的上漲驅動,但這是不是可持續,還取決於實際的市場供需狀況變化。

  對於動蕩的油市,新紀元期貨研究所所長王成強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國際油價近期一度跌回俄烏衝突前的價格水平,以計入經濟衰退和總需求疲弱的預期。原油市場供需兩端矛盾異常突出,決定了市場高波動前景。歐美對俄制裁和能源經濟政治化,埋下了能源供應不穩、供需結構短缺和價格飈漲的隱患;而歐美加息對抗通脹,增加了經濟衰退風險,原油高價有其需求層面的脆弱性。預計原油市場長期將呈現高價格、高波動特征。

  歐佩克、IEA預測出現分化

  8月11日,歐佩克在最新月度報告中預計,三季度全球石油市場將進入供應過剩狀態,并下調了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預期,這已經是4月以來第三次下調。歐佩克預計,2022年全球石油需求仍將增加310萬桶/日至1.003億桶/日,但比之前的預測少了26萬桶/日,歐佩克將2023年的增長預期維持在270萬桶/日不變。<nextpage>

  這可能意味著歐佩克認為在短期內沒有進一步增產的必要。歐佩克+上周宣布9月增產10萬桶/日,創下史上最小增產力度。與此呼應的是,IEA也表示,由於閑置產能有限,歐佩克+不太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增加產量。

  與歐佩克相反,IEA在最新報告中將2022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速預測上調38萬桶/日至210萬桶/日,預計今年全球原油需求為9970萬桶/日。IEA預計,到了2023年原油需求將增長210萬桶/日至1.018億桶/日。

  朱潤民分析稱,不同的機構統計口徑、數據來源不一樣,必然導致預測結果不一致。歐佩克下調需求增長是基於之前較高的預測基數;而國際能源署上調需求增長是基於之前較低的基數。歐佩克與國際能源署一下調一上調,正好縮小了兩個機構之間的石油需求增長預測差,隨著2022年逐漸過去,二者的石油需求增長預測結果會越來越接近。

  與此同時,也有觀點認為,歐佩克“供應過剩論”是為接下來停止增產做鋪墊,歐佩克不希望持續增產讓油價繼續回落,進而影響到自己的利益。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今年全球原油需求將保持增長,但IEA預計2022年第四季度需求增長將從2022年第一季度的510萬桶/日放緩至僅4萬桶/日。

  對此,朱潤民分析稱,2021年第四季度新冠疫情影響逐漸消退,石油需求持續恢複,數據相對穩定。而2022年第四季度高油價和經濟放緩將顯著抑制石油需求,石油消費增長趨弱。

  多空博弈仍將繼續

  在全球經濟和俄烏局勢等多重不確定性因素影響下,多空力量的博弈仍將繼續。<nextpage>

  從供應端看,IEA表示,隨著俄羅斯削減煉油規模,最快從本月開始石油產量將會逐月下降。接下來隨著歐盟進口禁令生效,下降的速度將會加快,到2023年初俄羅斯將有接近200萬桶/日的產量關閉,下降約20%。

  歐盟將從今年12月5日起暫停從俄羅斯購買大部分原油,從明年2月5日起,歐盟對俄羅斯石油產品的禁令生效。根據IEA估計,由於計劃中的歐盟限制措施,每天約有100萬桶的俄羅斯石油產品和130萬桶原油將需要找到新的買家。

  不過,目前俄羅斯原油出口受到的影響程度暫時不如外界擔心的那麼嚴重。雖然從俄烏衝突開始後,俄羅斯輸往歐洲、美國、日韓的原油下降了220萬桶/日,但部分出口轉向印度、土耳其和其他國家。

  具體來看,相較於俄烏衝突前,俄羅斯7月原油產能僅下降31萬桶/日,整體出口量也只下降了58萬桶/日。整個7月俄羅斯原油出口的收入近190億美元,由於國際油價下降和出口量減少,7月收入較6月下降20億美元。

  在俄羅斯供應大概率逐漸減少之際,其他產油國增產力度其實有限,8月3日,歐佩克+同意9月份日產量增加10萬桶,創下史上最小增產幅度,這一結果低於此前市場普遍預計的30萬桶/天-40萬桶/天。

  對此,高盛分析師Michele Della Vigna表示,歐佩克+的產能正處於二十年來的低點,閑置產能也基本已經被耗盡,因此他判斷,全球能源危機在短期內根本無法解決。

  從需求端來看,各國經濟增速放緩甚至衰退會對油價構成利空。王成強表示,近期美國國債長短期收益率倒掛幅度繼續擴大,10年期和2年期國債收益率差10日一度達到負56個基點,美聯儲鷹派升息進程最終大概率會將美國拖入衰退。經濟衰退的預期和高通脹問題正在打壓消費者信心,抑制原油需求增長。<nextpage>

  不過,天然氣價格飈升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原油需求。IEA在月報中表示,天然氣和電力價格飈升至新紀錄,激勵了一些國家從天然氣向石油轉換,歐洲工業和發電對石油的需求異常旺盛。歐盟計劃從2022年8月至2023年3月將成員國的天然氣消費量減少15%,這將使未來6個季度的石油需求增加約30萬桶/日。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朱潤民表示,天然氣價格高漲對原油的需求不完全只有刺激作用,同時也可能有抑制作用。天然氣價格高企會刺激天然氣用戶轉向使用石油,刺激石油需求。但并非所有的天然氣需求都可以用石油代替,天然氣賬單增加也可能會抑制消費者在汽油等領域的消費支出,這對於家庭而言可能會更加明顯。

  設備問題也需要注意,朱潤民提醒,設備方面的限制是從天然氣轉向石油發電的主要障礙,除非在設計上留有選擇的空間,否則不同燃料是無法輕易實現更換的。

  王成強對記者分析稱,長期以來,“油轉氣”是行業發展的方向,但因歐洲能源危機,電力、天然氣價格的異常上漲,能源經濟開歷史倒車,出現局部“氣轉油”現象。石油和天然氣的替代一般在交通領域、電力領域和其他燃料領域發生。因為油氣使用的區域性和裝置差異,替代存在較多限制,大規模轉換往往不是短期內能實現的,因此,IEA在天然氣-原油使用習慣的轉換預期中,原油額外需求增量僅約為30萬桶/天。

  整體而言,在供應風險和經濟衰退擔憂等多空因素交織影響下,如果俄羅斯和西方的能源博弈沒有急劇升級,接下來油市供需矛盾或將逐步緩和。

  對於未來,朱潤民展望道,影響供需關系的主要因素有三個,一是世界經濟變化發展狀況,這是影響石油需求的一個主要變量;二是美元匯率,美元強勢周期尚未結束,再叠加高油價,對石油消費的抑制作用也將凸顯;三是石油生產方面,在價格處於相對高位的情況下,產量持續穩定增長的態勢不會改變,但短時間大幅增長的可能性不大。綜合考慮當前的世界經濟形勢、美元指數水平、國際原油價格水平、全球石油產量水平,過去一段時間的油市供需緊張狀況或將逐漸緩和。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