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科學規劃推進“十四五”時期新型城鎮化建設
http://www.crntt.hk   2022-08-08 08:38:52
“十四五”時期是中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第一個五年,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意義重大。
  中評社北京8月8日電/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圍繞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優化城鎮化空間布局和形態、推進新型城市建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五個方面對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作出全面部署,為推動城鎮化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光明網發表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副院長張蔚文、浙江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孫思琪文章表示,“十四五”時期是中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邁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五年,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意義重大。

  文章指出,依據《實施方案》,“十四五”時期新型城鎮化應把握五個原則。

  (一)人本化

  在以往的城鎮化過程中,對城鎮化的理解往往存在兩種偏誤:一種是“以物為核心”,即無休止的城市擴張和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另一種是將“人的城鎮化”片面理解為人口城鎮化,甚至採用強迫農民上樓等手段提升城鎮化率。在本次《實施方案》中,“公共服務”取代“基礎設施”成為了除“城鎮化”外出現最多的高頻詞,意味著“十四五”時期的城鎮化將更關注“人”的需求,強調城市公共服務和居民生活品質的提升。

  “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至少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城市居民的主體性。《實施方案》強調,“嚴禁隨意撤並村莊搞大社區、違背農民意願大拆大建”。“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充分尊重“人”的意願,將“人”作為城市發展的目的,而非服務於城市發展。二是城市權利的普惠性。打破戶籍門檻,使新市民能夠享受與本地戶籍居民平等的待遇,使城鎮化的成果“惠及全民”。《實施方案》重申了此前中辦、國辦提出的戶籍制度改革政策,並首次提出“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全部未落戶常住人口”,多處強調對外來人口和本地人口、農業轉移人口和城鎮居民一視同仁。此外,“十四五”期間更加重視新市民的住房保障,將逐步使租購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務上具有同等權利。

  (二)差異化

  中國幅員遼闊,各區域之間、大中小城市之間、同等級城市內部之間都存在較大差異。從近期的城鎮化相關政策來看,中國推進區域和城市差異化發展的思路是比較明確的。比如,此前發布的《關於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就根據區位條件、要素禀賦等將縣城分為了五類。《實施方案》延續了差異化發展的思路,強調“順應城市興衰規律,順勢而為、因勢利導”。

  一方面,要加大對人口流入地區的公共服務供給,特別是教育、住房等供求矛盾較為突出的領域。《實施方案》提出“加大人口集中流入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位供給”“以人口流入多的大城市為重點,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著力解決符合條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住房困難問題”。

  另一方面,引導人口流出地區減少不必要的投資,走“精明收縮”的集聚集約發展道路,即“引導人口流失城市嚴控增量、盤活存量,促進人口和公共服務資源向城區集中”。值得注意的是,人口流出地減量規劃的前提是現有居民能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此外,對於一些處在農產品主產區或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縣城,應該對其為保護糧食安全和生態環境所付出的犧牲進行適度補償。

  (三)集約化

  參照國內外一般規律,中國城鎮化進入了較快發展的中後期,該階段的典型特徵是城鎮化速度減緩,城鎮化發展方式由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提升。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方面,《實施方案》提出“存量優先、帶動增量”。相對於增加城鎮人口數量,“十四五”期間將更加注重現有城市居民的公共服務保障和就業能力提升。在城鎮化空間布局方面,“十四五”期間,城市群和都市圈將進一步集聚全國和區域內人口。同時,縣城作為城鎮化的重要載體,將成為集聚縣域要素、展現縣域風采的舞台。為此,《實施方案》特別強調城市群、都市圈的公共服務共建共享以及縣城補短板強弱項。在城市建設方面,“城市更新”將取代“城市擴張”成為新發展階段的主基調。《實施方案》強調提高建設用地利用效率。促進城鎮建設用地集約高效利用,實行增量安排與消化存量掛鈎,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推動低效用地再開發,並提出探索增加混合產業、復合功能用地供給、鼓勵軌道交通地上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利用等,並對新建建築提出了更為嚴格的限制,包括“注重改造活化既有建築,防止大拆大建,防止隨意拆除老建築、搬遷居民、砍伐老樹”“嚴格限制新建超高層建築,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築,嚴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築”。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