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澎湃動力在“擴中”
http://www.crntt.hk   2022-08-07 08:25:59
實現共同富裕的路子怎麼走?一個重要抓手應是加快推動形成更大規模、更高質量的中等收入群體。
  中評社北京8月7日電/在新發展階段和復雜形勢下,實現共同富裕的路子怎麼走?從中國當前實際出發,除了繼續做大做好社會財富“蛋糕”、健全用好三次分配的基礎性制度,一個重要抓手應是加快推動形成更大規模、更高質量的中等收入群體。

  經濟日報發表調研組記者齊東向、曾金華、熊麗、銀晟文章表示,國之稱富者,在乎豐民。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作為重要政策目標”,其中蘊含著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澎湃動力,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回想改革開放之初,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調動起億萬人民的生產積極性,無數人施展智慧、大顯身手,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改變了時代的命運,推動著一個古老農業大國成為生產經營無比活躍、經濟快速增長時間最長的國家。走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在“先富帶後富”的又一個歷史階段,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從人民的實踐創造和發展要求中獲得前進動力,這一寶貴歷史經驗,也將照亮全體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未來征程。

  “擴中”成效,是共同富裕實質性進展的具體表現

  文章介紹,黨的十九大對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兩階段”戰略安排:第一階段,實現“人民生活更為寬裕,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提高,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第二階段,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提出,在“十四五”時期“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到2035年“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可以說,不斷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就是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的具體表現。

  那麼,如果為中等收入群體畫像,這個群體具有怎樣的特徵?專家認為,一般來說,中等收入群體是指經濟體中收入達到中等水平、生活相對較為寬裕的群體,其收入水平、消費水平較為穩定,且大多具有較高的人力技能,受教育水平較高,從事相對專業的工作。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分析指出,從城鄉看,中國中等收入群體中城市戶籍人口占3/4左右,農村居民和農業轉移人口約占1/4。從區域看,中等收入群體區域分布與經濟發展水平大體一致,約有60%中等收入群體分布在東部地區,而中西部地區僅占40%。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占斌看來,中等收入群體不再是一個根據“收入”單一指標可以準確定義、說明和描述的概念,而是一個包括收入水平、生活質量、職業、國民素質、收入分配制度和社會結構特徵的綜合指標的概念。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年間,中國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增長了54倍多,目前已超4億人,大約1.4億個家庭。從規模看,中國無疑擁有全球規模最大、最具成長性的中等收入群體;但從比例來看,以14億人的基數計算,中等收入人口占比不到30%,明顯低於發達國家50%至75%的水平,離橄欖型分配結構尚有較大差距。

  從低收入群體規模大、中高收入群體比重小的金字塔型分配結構轉向共同富裕的扁平型分配結構,必然要經歷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和比重不斷擴大的橄欖型分配結構。歷史地看,上世紀20年代到60年代中期,歐美發達國家相繼進入以中等收入階層為主體的大眾消費社會,不僅改變了長期生產過剩、消費不足的狀況,也極大地促進了科技進步,帶動了財富增長。日本和“亞洲四小龍”則分別以“國民收入倍增計劃”、扶持中小企業計劃以及完善社會保障等措施,培育出龐大的中等收入群體,高檔耐用消費品的生產和銷售迅速擴張,形成了對實體經濟和工業化的巨大拉動作用,從而以擴大出口和擴大內需的緊密結合實現了經濟騰飛。

  中等收入群體擴大,意味著社會財富分配格局不斷優化、社會公正度不斷提升。同樣經歷經濟騰飛的國家,其增長紅利是被少數人群所享受還是惠及大眾,不同國家選擇了不同的道路。祗有那些在相當長時間內實現了中等收入群體擴大和收入差距縮小的國家,才得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實現經濟可持續增長和社會繁榮富裕。其中的經驗教訓值得我們研究借鑒。

  中等收入群體擴大,意味著消費動力更加澎湃。中等收入群體邊際消費傾向較高,對消費增長會產生明顯拉動作用。從實際情況看,中等收入群體不斷壯大,才能擴大居民消費,並且通過消費升級促進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形成收入增加—消費升級—產業優化—經濟增長—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對於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充分發揮中國超大規模經濟體優勢、促進城鄉居民生活品質進入新境界,都具有強大支撐作用。

  中等收入群體擴大,意味著社會結構的“穩定劑”和社會矛盾的“緩衝層”更加充實穩定。有恒產者有恒心。在橄欖型社會結構中,職業、收入、消費能力和生產能力都比較穩定的中等收入群體,具有自覺維護社會穩定的積極性,往往能夠主動緩解社會領域的諸多矛盾和對立,其勤奮努力還可以為全社會樹立勤勞致富、踏實肯幹的良好形象和示範作用,從多方面維護經濟社會的長治久安。

  精準“擴中”,讓更多低收入人群邁入中等收入行列

  文章分析,當前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既是必須為之,也有堅實基礎。立足堅實的綜合國力基礎,“十四五”時期是中國邁向高收入國家的關鍵時期,多位專家學者建議推動中等收入群體倍增。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提出,用10年—15年的時間,即到2030年至2035年,推動中等收入群體達到8億人—9億人,占到總人口的60%左右。王一鳴則從各方面條件判斷,中國到2035年實現中等收入群體倍增,中等收入群體規模由現在4億人擴大到8億人是可以實現的。

  部分地區正先行探路。比如,作為中國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浙江省在其“擴中”“提低”行動方案中提出,到2025年,浙江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萬元—50萬元群體比例要達到80%,20萬元—60萬元群體比例要達到45%。部分省份還明確提出了中等收入群體倍增目標,如安徽省提出,“堅持共同富裕目標導向,推進中等收入群體倍增工程”,山東省提出“加快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實施中等收入群體倍增行動計劃”。

  那麼,誰是最有可能的潛在中等收入群體?

  浙江大學教授李實認為,低收入人群規模龐大,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的收入與界定中等收入的下限標準相差不大,還有一部分人群處於相對貧困狀態。“因此,應識別那些低收入人群中最有潛力成為中等收入者的人群,並對這個人群採取更加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我們看到,“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以高校和職業院校畢業生、技能型勞動者、農民工等為重點,不斷提高中等收入群體比重”。《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意見》提出,“實施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行動計劃,激發技能人才、科研人員、小微創業者、高素質農民等重點群體活力”。一些地方的規劃也可作為參考。比如廣東省在其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動更多高校畢業生、技術工人、中小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進城農民工、基層一線人員等邁入中等收入群體”。

  專家普遍認為,農民工群體是未來擴大中等收入人群需要著力關注的重點人群。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認為,目前已經在城市長期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是最龐大最接近中等收入群體的人口,其融入城市,絕大多數會進入中等收入群體。根據《2020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數據,中國農民工總量有2.86億人,如果能夠把這些人變成中等收入群體,意義非常重大。

  有共識、有基礎、有目標,關鍵是要抓住重點、精準施策,推動更多低收入人群邁入中等收入行列。

  第一,使經濟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並努力推動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

  生產力高度發展,社會財富豐沛裕饒,宏觀經濟環境持續穩定,中等收入群體的規模才能不斷擴大。特別是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世紀疫情的衝擊,我們更要不斷做強經濟基礎,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當前最重要的是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最近一個時期,中央密集出台各項穩經濟的政策方針,明確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切實擔負責任,加快落實到位。在“六穩”“六保”工作中,第一“穩”就是穩就業,第一“保”是保居民就業,穩增長主要也是為了穩就業。中國是擁有14億多人口的大國,有近9億勞動力、超過全球所有發達國家勞動年齡人口總和,穩住經濟、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就可以創造財富、增加收入、改善民生,經濟增長也就有堅實支撐。穩就業的關鍵又在於穩市場主體,中國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量大面廣,是經濟的微觀基礎,近來生產經營遇到很多困難。對此,財政、金融等部門和各級政府都應當強化減負紓困措施,幫助這些市場主體渡過難關,夯實經濟穩定運行的基礎。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