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5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出台購房補貼政策的出發點在於加快市場信心恢復。各地房地產市場情況千差萬別,需要仔細研究政策的適配性。
近段時間,多地推出形式多樣的購房補貼政策,還有地方直接對房產中介進行現金獎勵。相關補貼政策引發廣泛關注。有觀點認為,此舉可能會有違購房公平,無助於樓市平穩健康發展。
需要看到,出台購房補貼政策的根本出發點在於促進當地樓市銷量,加快市場信心恢復。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穩定房地產市場,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壓實地方政府責任,保交樓、穩民生。從各地具體實踐看,今年以來,多地已推出多項靈活多樣的樓市促銷舉措。
不同於房企發起的農產品換房,住房補貼由政府層面推動,影響自然會更為深遠,對樓市催化作用也更加明顯。確保政策合規透明,杜絕利益輸送,是相關部門需要直面的現實問題。
梳理相關舉措不難發現,大多數城市推出的是普惠性購房補貼政策,也就是說,無論是市民還是外來務工人員,均能得到相關補貼。就像各地發放的消費券一樣,只要參與消費,就能享受優惠。從這個角度看,購房補貼遵循了“參與者平等”的原則。
購房補貼政策如何能最大程度發揮效果,也是關鍵問題。理論上看,現金補貼直接降低了購房成本,短期刺激效應較明顯,有助於推動市場交易。但從實際情況看,由於補貼力度相對來說並不大,很難從根本上引導購房者,政策作用更多體現在鼓勵和導向層面。相比於動輒上百萬元的房款,補貼資金顯得杯水車薪。在當前大環境下,真正為了獲取補貼而購房的人並不多。也就是說,目前多地出台的購房補貼政策,可能很難真正補出購房需求。另外,購房補貼資金的可持續性如何,也有待觀察。
<nextpage>
對於大多數中小城市而言,當前房地產市場主要問題是購房者信心不足,預期偏弱。要想從根本上穩預期,就需要從深層次進行謀劃,其中既包括具有吸引力的城市規劃藍圖、產業發展方向,還包括民生需求配套投入,尤其是在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協調推進,等等。
從市場情況看,個別地方樓市積累了一些風險,這值得各地和相關部門高度重視,及時尋求有力對策,防範風險進一步擴散。各地在穩樓市過程中,要努力營造良好穩定的房地產市場發展環境,同時也要避免過度幹預。
還需注意的是,一有新的樓市促銷政策出台,就有不少城市跟風模仿。好政策未必適合所有城市,關鍵是要發揮出政策效能。各地房地產市場情況千差萬別,供需關係、地理位置、庫存量等情況不盡相同,需要仔細研究政策的適配性,真正做到因城施策,發掘更多有針對性的對策,甚至可以打出組合拳,使出連環招,才能促進樓市平穩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