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高溫氣冷堆:自主創新鑄就國之重器
http://www.crntt.hk   2022-08-03 10:33:23
 
  作為參與合作談判的主要成員之一,中核集團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核能源)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國華回憶起當年的場景仍歷歷在目,“因為是第一次,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過程很艱苦,但也卓有成效,包括成立高溫氣冷堆科技成果轉化平台——中核能源,推動高溫氣冷堆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實現產業化”。

  然而,“一拍即合”並不意味著“一帆風順”。

  一開始,雙方都有顧慮:資本方懷疑技術方到底能不能研發出真正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以實現自身投資價值,技術方也對資本方是不是真心實意、能不能堅定不移支持技術研發並進行商業推廣沒底。

  “怎麼分工、如何互補?怎麼分擔責任、如何考慮收益預期?這些事情如果不明晰,會影響合作積極性、緊密程度以及投入力度。”張國華告訴記者,中核能源成立之初採用了雙方各占50%的股權分配方式,為“小核心、大協作”創新體系奠定了重要基礎。

  2004年,隨著中國華能的加入,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三方合作、強強聯合的新格局正式形成,校企合作、協同創新邁上新台階。

  聯合攻關 共同承擔國家使命

  高溫氣冷堆的高安全性主要得益於一種基於陶瓷型的4層包覆顆粒的全陶瓷型核燃料元件。這也是“買不來、要不來、討不來”的關鍵核心技術。

  “清華大學在實驗室裡將這項技術走通後,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支持下,與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展開合作攻關,讓實驗室的技術實現了工程化、變成了生產力。”唐亞平說。

  作為全球首堆,示範工程沒有可借鑒經驗,面臨諸多類似的高難度技術挑戰。

  蒸汽發生器被稱為“核電之肺”,也是高溫氣冷堆最關鍵設備之一。2008年,承擔蒸汽發生器製造任務的哈電集團組建新團隊、建設新廠房準備一鼓作氣拿下新技術。

  然而,問題接踵而來。最初的設計是將10兆瓦實驗堆小規模的非工業化設備數據提高兩到三個量級形成的,然而製造難度太大、經濟性不好、後續可檢驗性不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