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xios報導稱,幾個月來,拜登政府一直在沙特、以色列和埃及之間悄悄調解。不過,由於沙特與以色列沒有建立外交關係,兩國無法直接簽署官方雙邊協議,扮演斡旋角色的美國則需要使用“創造性的法律和外交解決方案”試圖間接敲定協議。
作為以色列同意多國維和部隊撤離的交換,7月15日,沙特向所有以色列航班開放了領空。拜登當日在向記者發表講話時,宣布這一協議是“歷史性的突破”,“將中東戰爭核心的爆發點變成了和平地區”。
提蘭島扼守著紅海戰略地段的海上通道——蒂朗海峽,這也意味著,控制了提蘭島便控制了以色列埃拉特港的航運,而這是以色列進入紅海的唯一通道。然而,以色列早已不再將沙特對兩座島嶼的控制視為威脅,尤其是近年來,兩國聯手對抗伊朗,近期還在紅海參加了美國組織的聯合海軍演習。紅海島嶼協議也標誌著沙特與以色列向關係正常化更進一步。
但對於沙特來說,兩個人跡罕至的島嶼可以帶來的實際經濟收益可能有限。華盛頓阿拉伯海灣國家研究所的高級常駐學者羅伯特·莫吉爾尼基對總部位於倫敦的中東新聞網站Middle East Eye(MME)表示,沙特確實曾作出過有關區域一體化和連接埃及紅海旅遊中心的承諾,“但今天,沙特更關注內部發展,這種說法不太再被提起。”
“這兩個島嶼是沙特的聲望問題,這是隱晦地承認沙特作為阿拉伯世界大國的指標。”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中東和北非方案副研究員阿迪爾·哈馬奇亞則在接受MME採訪時表示。從這個角度來看,在島嶼歸屬問題上的“成人之美”,非常適合拜登此次象徵意義更多的中東之行。
儘管與沙特王儲進行了“友好的”擊拳,但拜登心中並不情願踏上這個曾被自己貶為“賤民之地”的國家。就在拜登要離開沙特時,美國與沙特在媒體上的交鋒還是帶著血腥味。與此同時,接受拜登“人情”的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更像是贏下了這一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