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墓志刷新的五代歷史認知 
http://www.crntt.hk   2022-07-17 17:25:14
《五代的文武僧庶》(來源:南方都市報)
  中評社北京7月17日電/據南方都市報報導,《五代在碑志》這套叢書源自柳立言教授2015年發起的讀書班,與山口智哉、李宗翰、陳韵如、劉祥光四位老師一起帶領學生精讀現存的大量五代時期墓志,最終將研究成果結集出版,叢書共三本,《五代的文武僧庶》是該叢書的最後一本。這套書運用了新材料和新方法,對五代歷史和人物進行了全新的解讀。由於墓志具有隱惡揚善的特點,研究方法上他們發明了一套獨有的程式,包括標點分段、數饅頭法、史學六問、五鬼搬運、製作表格等,從而將程式化的墓志書寫中蘊含的豐富信息攫取無遺。

  與正史新、舊《五代史》主要記錄社會的中高層人物不同,大量的五代墓志可以讓我們從更廣闊的範圍瞭解到五代社會中、低層人物的群像和豐富多彩的歷史細節。叢書的前兩卷《世變下的五代女性》和《五代武人之文》分別是針對特定社會群體的研究,而《五代的文武僧庶》則轉換視角,以墓志為基礎,將個人作為歷史分析的基本單位,通過觀察文、武官員在中央與地方的各自實際政績,以及他們黜陟遷轉的原因;同時也考察僧庶等平民群體,瞭解他們的宗教活動與社會生活,以及個人與家庭的社會流動。本書研究者們認為,過去對五代的一般性認識多強調其亂世的特徵,如武人掌權斯文掃地道德敗壞、民生疾苦,但若過於強調五代混亂的一面,則不免失於一偏,而可能忽略歷史發展的延續性及其意義。因為即使在暴風疾雨中的時代,也偶爾會有風平浪靜、草木不驚的間歇;即使是王綱解紐的大分裂時代,也存在局部割據的偏安政權能提供短暫安寧、與民生息的區域,甚至還存在遠離城市的“塢壁”(“塢堡”)等“世外桃源”。

  某些過去視為常識的傳統價值觀,如男尊女卑、長幼有序,未必會如我們預期的反映在墓志中。譬如墓志中出場人物所占篇幅多寡,在很多情況下,最重要的決定因素不是男女長幼或尊卑貴賤,而是其成員對維持家庭的貢獻,貢獻大者篇幅多,反之亦然。在《男女有別?》這篇墓志研究中,發現《關氏墓志》中篇幅最多的居然是其女兒,遠超丈夫與兒子,其原因是女兒曾貴為唐明宗王妃,為家族帶來了榮耀。

  從本書研究的文官群體墓志來看,五代時期文官群體的構成與唐代相比較,有延續也有新血。從墓志可以看出,五代的文官很多延續了唐代門第世家傳統,但也有一群家世不太顯赫的文官世家從晚唐進入五代,並致力於培養子弟以文入仕,甚至有一批起自布衣的新興人士,憑借文事晉升統治階級。這些發現都大大改變了我們過去認為,五代時軍閥武人才有出人頭地的機會,文人在亂世沒有用武之地的刻板印象。當然,文官要立足於亂世中並不容易,大概需要五個因素,包括吏治能力、司法能力、聯姻關係、社會(關係)網絡以及品德。與過去認為亂世是武力稱雄、欺詐立身相反,良好的品德常可贏得聲譽,幫助其仕途。即使從功利角度看,品德在亂世仍然不是迂腐無用之論,當時人物不可能全然蔑棄品德,即使武人也不例外。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