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五代武人之文》對武官群體已有過不少討論,《五代的文武僧庶》對武官群體集中討論的重點一是高層武將維持地位的方法,特別是藩鎮二代,二是補充說明武人得以階層流動之因素。研究發現高層武將的第一代往往依靠能征善戰的實實在在的戰功發跡,而藩鎮二代卻往往並不擅長武功,只好通過其他方式來維持自身地位,運用的手段包括:政治軍事聯盟、同盟間送納質子、藩鎮間相互聯姻、金錢外交等。另外武官要想在統治階級持續上升,還需要具備其他條件,譬如兵法謀略、地方鄉裡社會(關係)網絡、中樞權力庇護以及吏治能力等,如果是單純有勇無謀的武將,也很難在亂世持續維持自己的統治階層地位。
從墓志史料中,我們還可以看到正史中不容易看到的平民生活樣貌。這些平民的墓志撰寫格式也大多符合一般墓志格套,墓主的先人及後輩均無人為官,但經濟上多屬中上階層。平民在五代的上升空間主要依靠從軍、建立武功,成功門檻較低,但風險較大;以文入仕需要具備一定的經濟條件進行文化教育等,雖然風險不高,但入仕門檻較高。出現在墓志中的平民,有些是靠父祖輩財富積累,終身未仕,卻能錦衣玉食(如宋彥筠),但也有一些平民墓志的墓主依靠務農和經商發家致富。其中較為典型的是張宗諫的墓志銘,墓志記錄他經商致富,最後在商販旅途中染病而亡,他商販活動地區主要在山西至四川、湖北一代,跨越了梁、晉的邊界。墓主經歷唐末戰亂與五代初期梁晉對抗的時代,卻始終居於相對穩定的晉北地區,並成為能夠跨越敵對政權之間的商販,由此發家致富。時局動蕩似乎並未對張家的發展造成太大影響,甚至政權的對立還可能正是張家得以經商致富的條件。政治力量對地理空間所做的人為割裂,對於基層百姓究竟有何影響,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議題。這類對於墓志格套的突破,使我們得以窺見更多元的五代平民生活的面貌。
通過五代墓志,我們可以看到文武僧庶諸人的眾生相,也能發現正史中較不易見到的政治權力在中央與地方層次運作的一些側面,以及當時人尋求社會流動的種種努力與方法,乃至平民生活的吉光片羽,《五代在碑志》這套叢書都有助於刷新我們對五代歷史的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