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在外交領域,用詞是字斟句酌的。在這裡我們能感受到,歐洲不打算走入面對北京的二元對立和無可挽回的邏輯。
問:G7峰會提出了抗衡中國影響力的“全球基礎設施與投資夥伴關係”計劃。美國是否正在走入一個旨在抗衡中國影響力並維持在國際秩序頂端的更具攻勢的階段?
答:這提醒我們,貿易問題是地緣政治中的核心。歐洲人和美國人試圖為應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給出一個承諾資金達到6000億美元的回應。這一倡議的初始版本去年在二十國集團會議上就曾宣布過。不過,這樣的雄心遭遇的是嚴重的困難。
第一個困難來自“印太經濟框架”。無論是在美國還是歐洲,自由貿易都成了一個在政治層面有毒的話題。“印太經濟框架”沒有為這些國家提供進入美國市場的途徑。面對工會分子、民主黨左翼以及共和黨,拜登無法負擔起這一點。這會大幅削弱這一協議。
第二點在於針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回應並不是一個新想法。除了去年二十國集團會議上已經放在桌面上的倡議之外,歐盟也曾宣布過自己的倡議,英國人也宣布過自己的倡議。但到目前為止,所有這些願望都沒什麼結果。原因何在?首先就是資金問題:西方人有能力動用和中國人一樣多的資金嗎?
最後,西方提出的計劃還有另外一個根本性限制,那就是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屬於一個非常強力敘事的一部分。這一敘事具有歷史性和象徵性。這個倡議一開始就在世界的想象中產生了非常強烈的共鳴。而西方國家宣布的合作夥伴關係又和最近兩年來啟動的其他倡議名字不同,它很可能又變為一個縮略詞。
問:美國和歐洲必須重新與歷史和象徵聯繫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