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對此有著一針見血的評論。他指出,美國推行“印太戰略”的真正目的是企圖搞印太版的“北約”,維護的是以美國為主導的霸權體系,衝擊的是以東盟為中心的區域合作架構,損害的是地區國家的整體和長遠利益。這股逆流與地區國家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圖共贏的共同願景背道而馳,注定是沒有前途的。④
二是鼓動地緣政治對抗不得人心。拜登執政以來,奉行對華遏制政策,大搞排他性、針對第三方的偽多邊主義外交。不斷加強“QUAD”、主導構建“AUKUS”等充滿冷戰色彩的“小圈子”,并試圖將東盟捲入其中。
東盟國家普遍重視與各國發展友好關係,不願在外部壓力下選邊站隊。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表態稱,東盟國家不希望所在的地區成為競爭和衝突不斷發生的地區,也不希望被逼無奈而選邊站。印尼外長蕾特諾亦表態稱,印尼不願被迫在中美之間站隊,對中美當前緊張關係表示高度關注。馬來西亞副外長卡馬魯丁·加法爾也表示,馬在外交上秉持中立立場,致力於發展與所有國家的友好關係,不會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亦聲明,誰也無法動搖和改變越中之間的團結合作。
東盟成員國多數民衆也認為,東盟內部凝聚力的發展比“選邊站”更重要。新加坡的東南亞研究所(ISEAS)最新民調顯示,總計有96%的受訪民衆都認為不應在大國競爭中“選邊站”。⑤
而面對“AUKUS”直接導致的東南亞地區安全隱患,印尼、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的官員和學者則明確表示憂慮,指出“AUKUS”不僅破壞地區穩定、煽動軍備競賽,其還顯著干擾區域內多邊對話協商機制的運行,同時還弱化了東盟的內部團結,對區域內多邊治理體系造成嚴重負面影響。
拜登政府於2021年12月舉辦的所謂“民主峰會”同樣在東盟遇冷,多數東盟國家未出席。美國大力鼓吹的美式民主和所謂普世價值等旗號,在東盟中十分不接地氣。美國意圖通過價值觀和意識形態製造對立、挑動衝突的行徑,也不被東盟所接受。
三是務實合作成果寥寥促生疑慮。拜登政府的東盟外交,看似聲勢浩大,但落到實處的合作成果卻少之又少。“虛多實少”“口惠而實不至”正逐漸成為拜登政府東盟外交的標簽。
拜登政府未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而是選擇另起爐竈,打造由其主導的“印太經濟框架”,希望獲得東盟國家的支持和參與。然而美國推行“印太經濟框架”的首要關切是“贏得對中國的競爭”,其脫離了地區經濟合作的正途,服從於美國單邊主義地緣政治議程,同東盟所堅守的開放、多邊、自由原則相悖;另一方面,“印太經濟框架”目前尚缺乏具備吸引力的具體內容,美國也并未對其做實際投入。面對這樣一張畫出來的大餅,東盟國家難以產生“食欲”。
拜登政府依托七國集團(G7)所炮製的“重建更美好世界”(B3W)倡議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其試圖對衝“一帶一路”,已經在“一帶一路”框架下與中國展開高質量、高密度合作的東盟國家如想參與B3W倡議,勢必面臨高門檻。此外,B3W倡議以所謂“普世價值”為基準設置了繁瑣審核程序,其資金來源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也面臨諸多不確定性。這些因素都決定了該倡議對以東盟國家為代表的廣大發展中國家不具備實際意義。
在2021年10月的東盟—美國峰會上,拜登提出向東盟提供1.02億美元擴大夥伴關係,這是目前為止美方僅有的向東盟作出實際投入的承諾,以此極為有限的撥款額度,不僅難以支撑美國在東盟的全局規劃,更難以讓東盟國家人民切身體會到好處。
拜登政府在確保本國疫苗儲備後,於2021年下半年開始高調推行疫苗外交,東盟國家成為重點方向之一。但實際上,自疫情爆發以來,東盟早已與中國建立起了卓有成效的抗疫合作。截至2021年12月,中國向東盟國家提供近6億劑疫苗,未來還將繼續提供1.5億劑疫苗;中國還搭建起“疫苗之友”合作平台加強與東盟國家疫苗信息分享和研發、生產、使用合作;啓動“中國—東盟健康之盾”合作倡議助力共建衛生健康共同體。相比中國對東盟國家的“雪中送炭”,美國的“杯水車薪”顯得頗為尷尬。
三、拜登政府東盟外交的未來走向
拜登政府在其《印太戰略報告》中稱,歡迎一個強大而獨立的東盟在東南亞發揮領導作用,并繼續表態“贊同”東盟的中心地位,支持東盟為印太地區面臨的緊迫挑戰提供可持續解決方案。為此,將面向東盟深化長期合作,在衛生、環境、能源、交通、氣候以及性別平等方面啓動新的高級別接觸。其中,美國尤其將重點尋求加大對東盟國家在文化、教育、宣傳領域的影響。這表明美國將長期保持深化同東盟國家關係、撬動東盟戰略決策的外交政策軌道。相較於此前的表述,拜登政府當前對東盟國家的態度稍顯平緩,不再急迫尋求短期內的關係質變,尤其降低了對如新加坡這樣不願站隊國家的期望。
而另一方面,拜登政府則提出要穩步推進同印度的防務夥伴關係,鼓勵印度在“印太”地區為美國提供軍事安全支持(Net Security Provider)。在美國所列出的“印太”盟友夥伴名單中,印度的重要性僅次於澳大利亞、日本、韓國、菲律賓和泰國這五個美國盟國,高於新加坡、印尼等其他東盟國家。綜上所述,印度已經成為美國“印太戰略”在下一階段的重點突破方向,而對東盟國家外交的整體優先級則有降低。
對東盟國家,拜登政府繼續許下一系列有關經濟、科技、基建和環保合作的承諾。在《印太戰略報告》中,拜登政府稱,將制定符合勞工、環境標準的“新貿易策略”,并構建一個新的數字經濟框架以根據開放原則管理數字經濟和跨境數據流動。其還將推動地區內供應鏈的重塑,鼓吹“更加開放、多元化、可預測,同時消除梗阻,提高透明度、實現信息共享”的“印太供應鏈”。其將通過G7框架的“B3W”倡議,為包括東盟國家在內的“印太”地區提供“高水準”基礎設施,還將試圖影響乃至壟斷地區內的通訊技術標準制定和應用推廣,在東盟乃至整個“印太”地區建設“多樣、開放、值得信賴”的通訊技術體系。拜登政府還宣稱,將從2023年開始協助地區內“碳中和”和清潔能源推廣進程。
拜登政府還在尋求獲得可能的外交支持。在《印太戰略報告》中,拜登政府稱,將探索QUAD與東盟合作的機會,還將支持南亞(主要是印度)與東盟建立更緊密的聯繫。拜登政府此番表態是希望藉助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等美盟友夥伴的支持擴大美方與東盟的利益接觸面,以此增加美方在東盟決策天平上的砝碼,促成東盟在中美博弈中選邊站隊。
拜登政府也開始注重對東盟國家青年群體的宣傳和引導。在《印太戰略報告》中,拜登政府稱,要加強通過東南亞青年領袖倡議(YSEALI)對東盟國家優秀青年的培養和聯繫,并且還將要藉助高等教育合作、資助非政府組織、支持媒體宣傳、開展國際海洋法學科交流等手段逐步影響東盟國家青年群體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這是拜登政府意圖在東盟發起長期性影響力挑戰的明確信號。
在東盟國家過去一年普遍的平淡反應面前,拜登政府已經認識到,短期內爭取到東盟并不現實,因此,其轉而著重對東盟展開長期的影響和滲透。對此,地區國家應該提高警惕,有效應對。
註釋:
①United States and Indonesia Celebrate the Start of Construction on a Multi—Million Dollar Maritime Training Center ,U.S. Embassy and Consulates in Indonesia, 2021年6月27日,https://id.usembassy.gov/united—states—and—indonesia—celebrate—the—start—of—construction—on—a—multi—million—dollar—maritime—training—center/.
②ASEAN ambassadors in Washington have online exchange with DFC Acting Director, Communist Party of Vietnam Online Newspaper, 2021年4月7日, https://en.dangcongsan.vn/overseas—vietnamese/asean—ambassadors—in—washington—have—online—exchange—with—dfc—acting—director—572231.html.
③U.S. International COVID—19 Vaccine Donations Tracker – Updated as of March 28, KFF.org, 2022年3月28日, https://www.kff.org/coronavirus—covid—19/issue—brief/u—s—international—covid—19—vaccine—donations—tracker/.
④《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回答中外記者提問》,載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2022年3月7日,https://www.mfa.gov.cn/web/wjdt_674879/gjldrhd_674881/202203/t20220307_10649045.shtml.
⑤The State of Southeast Asia: 2021 Survey Report,ISEAS Yusof Ishak Institute, 2021年2月10日, https://www.iseas.edu.sg/wp—content/uploads/2021/01/The—State—of—SEA—2021—v2.pdf.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2年6月號,總第29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