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http://www.crntt.hk   2022-05-20 08:38:20
 
  三是從各自發展向整體協同轉變。隨著全球經貿格局加快重構、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持續,全球範圍內產業鏈供應鏈中斷風險加大。對此,中國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暢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應該看到,基礎設施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確保其安全、可靠、穩定和具有競爭力的重要保障。同時,交通、物流、信息等基礎設施深度嵌入經濟循環各環節,是國民經濟高效循環的基礎支撐。新形勢下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需打破區域間、行業間分割,建立健全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協調機制,推動各類基礎設施之間加快形成互為支撐、協同互補、融合聯動的發展態勢,充分挖掘基礎設施網絡的規模優勢和發展潛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高效運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四是從以建設為主向全生命周期協同發展轉變。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基礎設施發展進入以建設為主的快速發展階段,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各類基礎設施質量和能力的全面提升。當前,發展的內外部環境發生了變化,需在基本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及資源要素約束下,盡快轉變發展方式,加快推動一批既有利於短期內擴大有效投資,又有利於長遠發展的項目落地,統籌兼顧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發展需求,推動基礎設施改造和升級,提高綠色低碳發展水平,提升運營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發展水平,提升基礎設施抗風險能力,提升基礎設施全生命周期協同發展水平。

  五是從政府主導向政府市場協同發力轉變。國際經驗表明,在以建設為主導的傳統基礎設施發展過程中,由於投資大、沉沒成本高、投資回報周期長等特點,一國的基礎設施建設通常是政府主導,世界上主要國家在傳統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均體現了這一特點。隨著傳統基礎設施逐步進入優化提升、全生命周期協同運行階段,新型基礎設施加快發展,就需要調動多方面力量。對此,政府應加強跨領域跨部門綜合統籌和規劃部署,推動政策協同,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和行政壁壘,支持市場化投融資模式創新,形成傳統基礎設施與新型基礎設施融合發展新機制。

  重在取得實效

  文章表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需注重基礎設施發展共性規律和個性特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把握關鍵問題,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取得實效。

  超前投資和防範風險並舉。在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的同時,既要算經濟賬,又要算綜合賬。需加快推進工程項目前期工作,科學深化技術方案,強化要素保障措施,擴大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試點範圍;穩妥化解存量資產債務風險,有效防範“處置風險的風險”;履行政府投資項目相關規定和審批程序,有效遏制新增隱性債務,完善重大項目風險評估;關注地區性風險差異,加強分類指導,確保基礎設施發展的可持續性。

  盤活存量和擴大增量結合。優先用好用活基礎設施存量,著力推動存量設施發揮功能,避免造成浪費。有效盤活存量資產,形成存量資產和新增投資的良性循環,實現經濟可持續、財務自平衡的市場化融資。從提升基礎設施網絡綜合效益和運行效率出發,統籌新建設施發展和既有設施改造升級,切實解決實際問題,避免盲目建設。

  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並進。適應數字技術發展趨勢,推動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融合互促發展,促進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提質升級,夯實科技創新基礎,變革傳統基礎設施發展模式。強化基礎設施前瞻性、引領性技術研發和創新應用。綜合考慮各類型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和運營效益,促進各類基礎設施協同發展、跨區域一體化融合發展,實現統籌規劃、資源共享。

  建設規模節奏和發展質量協調。需堅持經濟適用,科學合理確定技術標準和建設規模,把握好適度超前的“度”,杜絕片面追求高標準、重投入輕產出等不良傾向,實現基礎設施發展的經濟、社會、生態、安全效益相統一。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