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釋巨型線性構造方面,國外研究人員通過“聖杯號”月球探測器的重力數據,觀察到了包圍風暴洋克里普地體的巨型線性伸展構造,進而提出風暴洋克里普地體形成的內生模型。該模型認為並不需要額外的撞擊事件就能產生風暴洋克里普地體。肖龍表示,要驗證該模型,可能還需要對風暴洋克里普地體進行更高分辨率的重力模擬。
月球兩面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二分性
千百年來月球只有一面朝向地球,另一面始終背對地球。這是人類探月的重要發現之一。更為神奇的是,月球面對和背對地球的兩面,有很大不同,這就是所謂的月球二分性。
已有研究發現,“月球除了形貌、地質和化學元素存在二分性外,在重力、磁、熱等特性上也都存在二分性,產生機理多不相同。”平勁鬆說。
月球並不是一個密度平均的天體,科學家發現,月球體內存在不少“質量瘤”,其分布規律呈現二分性。平勁鬆解釋,月球正面月海地區下方存在高密度物質,形成許多重力高於周邊的巨大“質量瘤”,而“質量瘤”在月球的背面要少一些,而且也小得多。平勁鬆指出,月球正面“質量瘤”偏多偏重,導致月球的質量中心與形狀中心不重合,前者比後者更靠近地球方向約2公里,引起的力矩潮汐作用鎖定月球自轉與繞地球公轉手性一致、周期相同,使得月球一面長期面對地球、另一面長期背對地球。
據報道,目前月球磁場的強度不足地球磁場的千分之一。平勁鬆指出,月球形成與演化歷史上是否存在強磁場還頗具爭議,但是月球表面的磁場也存在正面弱且少,背面稍強且分布範圍廣的二分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