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8日電/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報道,農為邦本,本固邦寧。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十九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提出,把解決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強對鄉村振興重點項目推進情況監督檢查,深入推進民生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集中整治。
雲南省普洱市緊盯涉農領域突出問題,堅決斬斷伸向群眾“奶酪”的“黑手”,截至目前,先後查處了原市農業局黨委書記、局長岩甾和市農業農村局原黨委委員、副局長吳長斌等人,揪出一批“靠農吃農”碩鼠。該市以問題為導向,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推動個案查處向清除全市涉農領域頑瘴痼疾轉化,守好護住群眾“米袋子”“菜籃子”。
將涉農項目當作“自留地”,花樣騙補貼
在普洱市農業農村局系列腐敗案中,原黨委書記、局長岩甾和原黨委委員、副局長吳長斌等部分領導幹部,把涉農項目當作“自留地”,利用手中的權力插手項目,通過多種手段騙取國家涉農補貼,侵吞單位資產,侵害群眾利益。
分配資金時“插手”,監管實施時“甩手”。以岩甾為首的部分領導幹部,一方面通過干預插手項目資金分配,如幫助部分私營企業主獲取項目資金等,從中謀取私利。另一方面,在項目監管中當“甩手掌櫃”。一是未對農業項目申報主體進行嚴格審查。2013年,時任普洱市農業局計劃財務科科長的吳長斌發現肉牛養殖項目有利可圖,在向時任局長岩甾匯報後,找到思茅區某咖啡加工廠老板李某某,在明知其毫無養殖經驗的情況下,仍與其商議合資“建場”養牛,並利用職務便利爭取到項目補貼。據了解,吳長斌從經辦的多個農業項目中獲利後,向岩甾輸送利益40餘萬元。二是對項目實施後是否產生實際效益、資金項目是否安全運行等管理缺位。吳長斌利用職務便利,使其與李某某投資的三家養殖場先後獲得221萬元項目資金,由於監管缺位,這些養殖場建設的牛圈已閑置多年,造成國家資金浪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