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通脹上行的宏觀環境使全球債務規模持續走高,這令通脹棘手難解,易留難去。2020年是二戰後全球債務飈升最大的一年,2021年債務規模高達近230萬億美元,占全球GDP的256%,即全球債務是經濟總量的2.56倍。
據國際清算銀行(BIS)最新評估,不斷飈升的全球能源和食品價格導致近60%的發達經濟體的年通脹率超過5%,這是自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的最高水平。50%以上發展中國家的通脹率也已超過7%。未來兩年美國和歐洲大部分地區的通脹率將超過4.5%,其他許多發達經濟體的通脹率將超過3.5%。BIS行長卡斯滕斯警告稱:“一個關鍵信息是,我們可能將要進入一個新通脹時代。”整體看,全球經濟已從過去30年通脹“大緩和”時期步入通脹常態化時期。
——俄羅斯是世界第11大經濟體以及1/6的大宗商品供應國,美西方啟動全方位、無差別的經濟制裁把此等規模的經濟體整個排除在貿易體系之外的做法,在全球化時代是沒有先例的。俄烏衝突和疫情反覆深刻展現了國際政治經濟領域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風險叠加、相互加速的趨勢,具有很強的外溢性、破壞性。
本輪經濟全球化發端於20世紀80年代,以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為分水嶺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前30年是高歌猛進的黃金發展期,之後則進入矛盾叢生的改革調整期。經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2010年歐債危機、2016年英國脫歐、2018年美發動貿易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和2022年俄烏衝突等數輪猛烈衝擊,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內在矛盾不斷發酵,舊有模式難以為繼,新舊力量激烈博弈。
經濟全球化的主要領域是貿易、投資、金融自由化,核心驅動力是跨國公司在全球拓展生產分工網絡。近年來,美西方頻頻、全力干預經濟,持續調整供應鏈,引發全球經濟關係混亂,迄今更以自身安全凌駕他國之上的霸權邏輯、政治邏輯取代效率優先、合作共贏的經濟邏輯、利益邏輯,掀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非常規調整,支撐過去經濟全球化的動力正不斷受壓遞減。各國內顧傾向強化,單邊、保護、孤立主義上升,資源民族主義抬頭,發達國家泛化安全概念,致經濟全球化的政治承載力持續受到削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