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知網需收起“學術收割”的鐮刀
http://www.crntt.hk   2022-04-21 09:43:03
中國知網網站首頁截圖。(圖片來源:僑報網)
  中評社香港4月21日電/近日,一則中國科學院“用不起”中國知網數據庫的消息引發輿論熱議。盡管知網方面19日發聲明表示,今年中科院對包括知網在內的部分數據庫采購模式進行了調整,未出現服務停止或中斷的情況;知網將繼續向中科院所屬各院所提供正常服務。但此份回應并未讓輿論對知網的“高昂價格”討論得到平息。

  美國《僑報》4月19日載文《知網需收起“學術收割”的鐮刀》,文章說,近年來,知網在中國輿論場上的“熱度”不減,被指借“壟斷”地位漁利也非新聞,中科院也并不是首家抱怨知網收費太貴的用戶,它只是“天下苦知網久矣”的一個縮影。此前,北京大學等6所高校就發布公告表示,因收費過高暫停使用知網;去年知網因“擅自收錄百餘篇論文,作者自己下載還需付費”一事,被退休教授趙德馨起訴。

  知網屢屢為人詬病的背後,無非在於“收費”二字。當學術資源和生意聯系起來,知網的經營邏輯是否會傷害科研環境引發關注。

  作為中國最大的學術電子資源集成商,知網目前在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2.7萬家機構用戶,其中高校用戶覆蓋76%的世界前500強大學。不可否認,知網確為學術研究提供了便利,作為用戶的機構與個人,也并不反對平台收取服務費用。然而,知網走到如今“千夫所指”的地步,有必要捫心自問,是否背離了服務學術科研的本心。

  不斷提高的價格,導致像中科院這樣的頂尖學術科研機構都望而卻步。本應為科研發展起到“墊腳石”作用的知網,似乎正在成為阻礙“知識分享”、科研發展的“絆腳石”,最終受到傷害的,無疑研科研人員與學術環境。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