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著力強化國內大循環的主導作用,進一步優化國際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是與時俱進提升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也是塑造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隨著全球政治經濟環境變化,逆全球化思潮上升,傳統國際循環明顯弱化,我們必須把發展立足點放在國內,更多依靠國內市場實現經濟發展。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導,關鍵是要發揮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優勢,形成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動力、以提升自身能力和依靠市場規模牽引外部需求的良性循環。要加大力度推動對外依賴程度較高但在國內具備一定產業基礎和創新能力的行業發展。一方面,降低對國際單一市場的依賴程度,盡力拓展進口來源地;另一方面,引導企業和政府部門更多採購國內產品,用好國內市場對國內產品發展和技術迭代的推動作用。同時,鼓勵視聽技術、電信等低依賴性高技術產業積極參與國際產業鏈分工,持續保持較強創新能力,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還要深度融入全球高技術產業鏈,培育和發展區域價值鏈,進一步用國際先進技術、領先需求和高端市場牽引中國高技術產業更好發展。
二是加大保供穩價和幫扶力度,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結合高技術製造業不同行業的特點,有效推進保供穩價,加大對相關企業的支持力度,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可根據市場供需形勢,持續釋放重要產品保供穩價的強烈信號,積極引導各類市場主體對重要產品的供應和價格預期;加快形成大宗原料國際定價權,利用國內巨大市場需求形成買方優勢,加強對大宗商品的價格監測;充分發揮國家儲備的市場調節作用,進一步做好重點產品儲備投放工作。與此同時,還要結合推動實現“雙碳”目標,加強綠色低碳重大科技攻關和推廣應用。在資金、人才、財稅等方面,加大對採用低碳技術和工藝流程的企業的幫扶力度。
三是加強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必須堅持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特別是在高技術製造業領域,科技創新能力直接決定著產業發展未來。對此,要持續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科技攻關,探索建立關鍵共性技術發現機制,對已掌握的關鍵核心技術,不斷進行橫向擴張和垂直整合,加強行業間協同合作,推進產品研製研發和生產工藝改造,有效利用研發創新資源;要著手建立本土高技術產業供應鏈、打造國產化設備鏈,綜合運用財稅、金融等手段,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研發和產業化;要將探索建立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的機制落細落實,建立和完善“先確權、後轉化”的科技成果轉化模式,更好推動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和增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