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3日電/據人民日報報道,中國裝備製造業從“跟跑”“並跑”變“領跑”,築牢產業基礎,化解產業痛點,努力掌握技術話語權,是必修課;聚焦產業前沿,鑽研產業難點,甘於坐冷板凳,是基本功。
今年以來,高端裝備製造業喜訊頻傳。
復興號冬奧列車順利運營,全球首次實現時速350公里自動駕駛,被旅客譽為火車界“天花板”。
華龍一號示範工程全面建成投運,中國核電綜合實力躋身世界第一方陣。
“京華號”“運河號”兩台盾構機鏗鏘突進,我國超大直徑盾構成套技術躋身世界前列。
裝備製造業,是國之重器、製造業的脊梁。高鐵、核電、盾構機等高端裝備,集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製造業於一身,投資大、鏈條長,關鍵技術複雜,材料與工藝要求嚴苛。作為中國裝備製造業的代表,這些“中國創造”近十年間從國際賽場的“跟跑”“並跑”變“領跑”,是我國綜合國力顯著提高的縮影,也彰顯了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的持續增強。
製造業的脊梁挺起來,內功是什麼?
築牢產業基礎,化解產業痛點,努力掌握技術話語權,是必修課。高端裝備往往以高新材料和技術為依托,而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如果核心部件全面依賴進口,就好比在別人的墻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經不起風雨,甚至會不堪一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