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國寶“破圈” 我國文化遺產活化利用觀察
http://www.crntt.hk   2022-03-23 09:43:36
 

  以文化之韵賦能青山綠水

  從發現、修復,到展陳、利用,歷史文化遺產的面目逐漸清晰,它如同一塊“拼圖”,不是生硬地“嵌入”社會生活版圖之中,而是不斷參與地方發展、融入百姓生活。全新的命題與古老的文物正在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有200多年歷史的鳳堰古梯田,是目前秦巴山區發現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梯田。陝西省嘗試將文物保護、提升當地群眾生活水平和展示地方民俗相結合,建設了鳳堰古梯田移民生態博物館。

  如今,梯田層叠而上,古民居、古院落分布其間。村民們平日采桑種稻,旅遊旺季,他們放下農具,或在自家辦起農家樂,或成為民俗展演項目演員。以自然風光當“展廳”,梯田民居為“展品”,當地群眾在青山秀水之間實現了脫貧致富。

  同在田間勞作,種糧大戶梁仁明更帶著一份自豪感。距離他腳下這片農田不遠,就是良渚古城遺址。梁仁明家在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瓶窑鎮長命村,從2015年起,他承包了良渚古城遺址公園的800多畝農田,按照園方安排,去年晚稻收獲後,他又播種了油菜。

  “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而在五千年前,良渚文明能夠一度輝煌,離不開發達的稻作農業作為經濟支撐,在古城中的池中寺遺址,約20萬公斤的炭化稻穀就是重要見證。而發達的史前稻作農業,也是良渚古城2019年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因素。

  “在良渚古城種水稻,我確實有一種自豪感,這裡的耕作象徵著文化傳承。”梁仁明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