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國寶“破圈” 我國文化遺產活化利用觀察
http://www.crntt.hk   2022-03-23 09:43:36
 

  在山西省太原市天龍山石窟博物館的一座展廳中,一尊佛首雙目微閉,笑意盈盈,背後是用數字技術3D打印的模擬天龍山石窟第8窟局部。始鑿於北朝東魏時期的山西太原天龍山石窟歷經北齊、隋、唐等時期,留下了洞窟25個、造像500餘尊。在20世紀上半葉那段風雨如晦的日子裡,這裡的240餘尊造像被盜鑿,多數成為國外博物館和私人的收藏。

  2014年底,太原市天龍山石窟博物館、美國芝加哥大學東亞藝術研究中心、太原理工大學藝術學院共同合作實施天龍山石窟數字複原項目。他們在10個國家的30多座博物館,采集到100餘件天龍山流失造像的三維數據,完成了11個主要洞窟的專業數字複原,實現了大部分流失海外造像的數字化複原。實體與數字相結合的展陳方式,讓觀眾獲得了更為完整的文化體驗。

  “我凝望著它們,仿佛見到了久別的親人。”在太原市天龍山石窟博物館工作了25年的原館長於灝說。

  科技為文物保護與修復注入新能量。秦始皇的地下兵團——兵馬俑,本是通體彩繪的,但兩千多年的埋藏和出土時的環境變化,讓它們華彩盡失。

  為留住兵馬俑的“真彩”,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與德國合作開展秦俑彩繪顔料分析保護合作研究,現已基本解決了這個難題。對於那些色彩最為豐富的兵馬俑,則與周圍的土塊一起被移送至現場的實驗室,進行更為科學精細的處理。“新的色彩保護技術至少能將文物出土時的顔色保存10年以上。”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保護部主任夏寅說。

  文創綻放出無數奇思妙想,讓高冷的文物變得時尚有溫度。“失傳的寶物”系列考古盲盒、“婦好鴞尊”寶物巧克力、以“青玉人首蛇身飾”為原型的玉佩棒棒糖……近年來,河南博物院的一系列文創產品個個是爆款,風靡全網,博得眾多年輕人的喜愛。這裡推出的“AR彈幕”服務,讓遊客在博物院觀賞文物的同時,用手機掃描文物打卡,並發送“彈幕”留下感想,實現了與其他打卡遊客隔空交流。

  文化遺產與城市文明共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