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國服務貿易逆差縮減的背後與前景
http://www.crntt.hk   2022-02-17 09:28:55
  中評社北京2月17日電/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在日前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披露,2021年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達52982.7億元,其中出口25435億元,進口27547.7億元,服務貿易逆差縮窄至2112.7億元,創出過去10年來的最低值。

  證券時報發表中國市場學會理事、經濟學教授張銳文章表示,的確,一年中服務貿易逆差狂減4816多億元非常不易,而且在前一年降幅高達53.9%的基礎上年度再降69.5%更讓人嘖嘖稱嘆,商務部就此歸結為四大驅動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運輸服務出口,全年以110.2%的同比巨量增速成為服務貿易十二大領域中出口增長最快的板塊,而緊隨運輸服務出口之後的是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增長速度為18%。按照商務部的說法,運輸與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加起來整整拉低了服務貿易逆差69.5個百分點。還有一個重要看點是,一直扮演中國服務貿易逆差最大貢獻角色的旅行服務在2021年發生了逆轉,全年貿易逆差降至6430億元,比疫情前的2019年大幅減少8511億元。

  文章稱,應承認,國內服務逆差顯著縮減滲透了不少的運氣成分。國外新冠肺炎疫情愈演愈烈,產業鏈中斷聲嘎嘎作響,物資自我供給能力盡顯疲弱,這給疫情防控效果突出並且企業生產基本恢復常態的中國創造了千載難逢的產品輸出機會,在一船難求、一箱難求的火熱行情下,運輸服務出口被完美帶爆;另一方面,疫情不斷反覆與糾纏之下,海外國家民眾對視聽服務、醫療、教育、網上零售的線上消費大幅增長,數字支付手段大量運用,類似電信計算機、信息服務以及知識產權使用費等知識密集型服務產品需求坐上了快車;至於長期出口墊底的旅行服務出現逆差巨量收斂的狀況,倒不是出口收入有明顯改善,而是疫情阻擋了眾多國內旅行者境外旅遊的腳步,同時也將大量的出國留學生攔在了國內。

  但新冠肺炎終將消失,帶給中國服務貿易的運氣也不可長久,而且仔細分析不難發現,過去兩年服務貿易出口年均放量增長14%的同時,進口卻下降10.8%,而進口的下滑既不利於活躍國內市場,也不能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改寫服務貿易逆差的良性循環方式是出口與進口雙雙增長並且前者大於後者。這樣,在時運不可久存的背景下,做大服務貿易出口最終還是要依賴自我持續加氧,如同商務部發言人所指那樣,國內服務業快速增長才是服務貿易發展最堅實基礎。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去年中國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2%,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53.3%,而且尚有值得深耕與拓展的更大空間,比如大力度破除服務行業壟斷和降低資本進入門檻,讓更多民營資本在服務業長袖善舞,創造支撐服務出口的龐大“蓄水池”,同時加快製造業服務化進程,推動生產性服務通過服務外包等方式融入全球價值鏈,帶動寄遞物流、倉儲、研發、設計、檢驗檢測測試、維修維護保養等新興服務貿易等。

  文章指出,現在,不少服務貿易內容都可在新型技術的支持下轉化為數字產品形式,買方的可得性也大大增強,拿旅行服務出口來說,如果能夠將中國的一些歷史文化名城或者是像秦漢唐宋以及大清等這樣在世界史上具有影響力的朝代建成“元宇宙”,讓習慣嘗鮮的外國人足不出戶也能在中國的遠古文明中走一走和看一看,國內旅遊文化業可以賺到的外匯定然不少。

  文章認為,數字貿易應當成為接下來進一步扭轉服務貿易逆差的核心工具。一方面,數字貿易可以豐富傳統貨物貿易形式,即從線下走到線上,由此產生數字營銷、數字訂購、數字對接以及數字結算等新的服務貿易形態,另一方面,數字貿易意味著傳統服務貿易中出版、影視、演藝、藝術展覽、動漫遊戲以及創意設計等都可折叠成數據,由此生成的數字產品貿易流動效率更高並擁有更廣的範圍經濟效應;不僅如此,數據作為數字經濟中最重要的內容也可以獨立形成服務,在基礎上誕生出由軟件、社交媒體、搜索引擎、雲計算以及衛星定位等信息技術服務組成的數字技術貿易,同時工業互聯網、智能製造、物聯網等數據流平台生成的數據可以被廣泛應用於研發、生產、運營、服務等價值鏈環節,由此產生出數據服務貿易和跨境數據流動貿易。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數字貿易占服務貿易之比為64.1%,中國僅為49%,尚有廣闊的拓展空間。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