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監管部門的此次約談,相關貨運平台不可再當耳旁風,而應盡快拿出實實在在的行動。貨運平台身兼司機的管理者、運輸的組織者等多重角色,在法律上也是合同一方當事人。所以,平台不能只顧瓜分市場紅利,而把責任推給司機和消費者,把風險轉嫁給社會。
此外,還有一些措施不僅是維護貨車司機的權益,也是在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如保障司機群體的休息時間,加強依托平台就業司機、車輛的資質審核,清退不符合條件的人員和車輛,也都指向安全和優良的消費體驗。這些意見無不有的放矢,一針見血地指出平台依然存在的痼疾。
從司機招募、管理和保障,到計價、分成機制的設計,再到消費者維權的保障,貨運平台都必須在標準化、精細化、透明化等方面下足功夫,真正做到守土有責。
經歷這麼多年的發展,貨運平台應當摒棄粗放經營的思路了。須知,貨運平台絕不是資本圈錢的工具,而是越來越具備市場基礎性服務的功能。所以,貨運平台和管理,應當把社會公共利益放在最優先位置,重構平台、司機和用戶三方之間利益平衡的生態。
也只有重建一個良好的行業生態,才能贏得社會信任,讓整個行業更加健康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