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科普視頻受追捧為提高科學素養賦能
http://www.crntt.hk   2022-01-16 16:43:01
  中評社北京1月16日電/網評:科普視頻受追捧為提高科學素養賦能

  來源:東方網  作者:堂吉偉德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提高全民的科學素養,培養大眾的科技興趣,厚植尊重科學的社會氛圍,具有戰略性意義。國民素質的整體提高,離不開科學素養的積澱與提升,科學理想的培養與塑造也需要通過平常化的普及,在“好玩”“有趣”中激發起參與的熱情,讓興趣與愛好轉化成實際行動。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在2013年對全國5696名中小學生做過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小學生願意從事科學相關工作的有52.5%,中學生降到了47.5%,智聯招聘也做過一項調查,職業人員中希望成為技術專家的人裡,女性僅有3%,男性也只有7%。

  在更宏觀的層面,近來年大眾的科學素養固然不斷得到提升,不過依然有較大增長空間。2018年,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中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已經達到8.47%。但衡量一個國家是否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公眾具有較高科學素質的比例至少要有10%的比例,如此看來,在提升公眾科學素質方面依然任重道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科普宣傳方面,長期以來,由於科普宣傳的形式呆板、脫離實際、缺乏新意,往往無法激起大眾參與的熱情,科普的實際效果也差強人意。

  科普當以傳播效果為導向,某種意義上取決於“以誰為主導”,如果以宣傳的供給方為中心, 則形式上則很難有大的改觀,最終宣傳淪為“自話自說”“自言自語”的獨角戲;反之,若是以“受眾為中心”,立足需求側而來改善供給方式,包括內容呈現的形態並進行充分的效果評估,才會受到大眾的追捧並增強傳播效果。而從國外的經驗來看,效果研究已成為科學傳播研究的核心,因而科學知識的提供者在普及之前,就必須考慮到講什麼,如何講,怎麼讓內容變得“可愛起來”。有了接受度作為基礎,宣傳效果才會水漲船高。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