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考古中國”聚焦西藏史前文明
http://www.crntt.hk   2022-01-14 09:41:36
  中評社北京1月14日電/據中國青年報報道,13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了切熱遺址、瑪不錯遺址、格布賽魯遺址、當雄墓地等4項重要考古成果,聚焦西藏自治區重要考古發現和研究進展。

  噶爾縣切熱遺址是一處全新世早期舊石器時代曠野遺址,考古發現連續的文化層堆積,出土石製品為主的遺物5000餘件,發現火塘、灰坑等人類活動遺跡。一處石製品密集分布區出土遺物超過2000件,推測為古人製作石器並原地埋藏的遺跡;發現石片工業、細石葉工業兩種石器技術類型,推測為兩個不同時期人類活動的遺存,顯示古人類在此地至少經歷了兩次反覆的占領過程,填補了青藏高原腹地距今8000年至10000年史前考古學文化的空白。

  康馬縣瑪不錯遺址(海拔4410米)是一處距今約4000年的史前聚落遺址。考古發現火塘、墓葬等人類生活遺跡,出土石器、陶器、骨器、蚌飾品、滑石珠、玉管珠等遺物。墓葬形制有石棺墓、竪穴土坑墓兩類,陶器裝飾紋樣以刻劃紋為主,技術風格與橫斷山區同期遺存類似。瑪不錯遺址代表了一種新的考古學文化類型,對建立西藏史前考古學文化的序列、探索人類適應高寒缺氧的極端環境過程及策略等問題,具有重大意義。

  札達縣格布賽魯遺址是一處青銅時代晚期至鐵器時代早期的遺址。發現早、晚兩期墓葬,第一期距今3600年至3000年,以石室墓為主,反映出畜牧、狩獵的經濟特征。第二期距今2700年至2100年,以洞室墓為主,出土陶器以夾砂紅褐圜底器為主,多裝飾粗繩紋和刻劃紋、戳印紋,該類型遺存廣泛見於象泉河中游地區。格布賽魯遺址對研究象泉河流域人群的交流與遷徙、區域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當雄縣當雄墓地是一處吐蕃時期的墓地,年代為公元7至9世紀。考古發現封土墓52座,包括石室墓和土坑墓兩大類,墓室外圍有塋牆,葬式主要為揀骨二次葬,動物殉牲較為普遍,出土金銀器、珠飾、陶器、圍棋子等各類器物300餘件(套)。當雄墓地的考古工作進一步揭示了吐蕃文化的喪葬習俗與制度,出土石質黑白圍棋子、漆器殘片、紡織物等表現出與中原文化的密切聯繫,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實證。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