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深度關注|敬畏生態 守住紅線
http://www.crntt.hk   2022-01-07 10:03:08
 

  郭兆輝: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新年賀詞再次指出,“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指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是人與自然關係的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狀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從認識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當前,我們踏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最顯著特征之一,是區別於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中國式的現代化不可能也不會走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現代化的老路,必須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路。實踐證明,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

  對領導幹部來說,把握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二者的關係,首先要悟透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要公平保護好分配好生態產品,讓老百姓公平地享有生態產品,公平地獲得綠水青山帶來的金山銀山。要堅持正確政績觀,把目光放長遠、算大賬,用全局和長遠的眼光看問題,用好發展和保護內在統一、相互促進和協調共生的方法論,深刻認識到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要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用權決策慎之又慎,自覺按照發展規律辦事。

  周榕:人們之所以拒絕醜陋建築,拒絕的其實是蘊含其中的“貪大媚洋、崇權炫富、獵奇求怪、粗制濫造”的社會價值觀。近年來,隨著醜陋建築評選活動的持續,早期那種醜陋建築現在越來越少。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正確認識和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與歷史文化和生態的關係,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用權辦事,不僅會推動建築設計水平上一個台階,也會讓整個社會的價值觀有一個新的提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