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海花島填海造地的區隔式開發,宣揚了赤裸裸的炫富價值觀。城市規劃不是一個簡單的空間問題或造型問題,背後承載的是一個社會的文化理想與價值取向。從國際上看,許多國家的城市在規劃之初就強制要求,無論多高檔的住宅區,都要混合進一定比例針對普通甚至低收入人群的社會住宅,這麼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避免社會階層的空間區隔帶來長久的社會生態災難。而海花島建築群,通過房價及消費門檻在海上造出了一個“富人區”,間接宣揚拜金主義,通過人群區隔加大貧富對立,這與我們當下走向共同富裕的社會基調格格不入。
不顧歷史文化因素、不惜犧牲生態環境,換取一時經濟發展的教訓極其深刻
記者:對於39棟違建被勒令拆除,輿論認為必須零容忍,恢復原貌維護生態,我們該如何認識?
郭兆輝:發展是硬道理,但必須看到,發展應是全方位的發展。一個地方是否發展得好,不能光看經濟指標,還要看創新、生態、社會效益、可持續性等諸多方面的表現,不能簡單地以GDP論英雄。
海花島違建共39棟樓,總建築面積近43.5萬平方米,如此大規模的違建被責令拆除,教訓十分深刻。再次反映了一些地方和個別領導幹部放不下“唯GDP”的思維定式,為了數字好看、排名靠前,不惜犧牲生態環境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造成了嚴重後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堅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面向未來,領導幹部必須謹慎決策、謹慎用權,要堅持正確政績觀,在實踐中積極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有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不能因小失大、顧此失彼、寅吃卯糧、急功近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