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3 近5年來香港社交媒體對立法會在不同階段期間履行四項主要職能的正面觀感或預期佔比(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
本次立法會選舉,建制派候選人幾乎斬獲全部席位,在這種由建制派佔絕對主導的議會生態下,社交媒體對立法會在履職角色的觀感也出現了一些變化。如圖3所示,通過對上一屆立法會會期開始至泛民“總辭”前、泛民“總辭”後至第七屆立法會誕生前、以及新一屆立法會誕生後3個不同階段的對比,可以發現,港人對立法會主要職能的正面觀感或預期,隨著議會內部政治板塊的變動而有所增減。
其中,港人對於立法會審議法案職能的正面觀感,在泛民“總辭”後曾出現升幅,這與當時議會擺脫“拉布”亂象、重回理性有序正軌的原因有關。不過,這一指數卻在新一屆立法會產生後跌至泛民“總辭”前,原因可能與上屆立法會在最後一年任期內,對政府提出的大部分法案“大開綠燈”有關。有觀點認為,“泛政治化”退潮固然提升了立法會審議法案的效率,但也存在過度配合政府、未花費足夠的時間仔細檢視法案,或者未能協助政府進一步完善法案的疑慮,上述憂慮或延續到新一屆立法會中。
在監察政府的職能方面,香港社交媒體的正面觀感或預期佔比則呈下降趨勢。新一屆立法會幾乎“清一色”的組成,讓不少港人呼籲立法會作為“監督者”的角色決不能缺位,蓋因近年來不少施政問題歸根到底是政府不作為、或決策離地等等自身因素,新一屆立法會無疑鞏固了“行政主導”原則,但若要實現“良政善治”還需立法會加強監督、及時糾正。
至於審核財政撥款職能,正面觀感或預期持續徘徊在46%左右。本屆政府數次提出大型發展項目,包括明日大嶼、北部都會區等,儘管這些規劃對香港社會長遠有利,但涉及的款項動輒以數萬億元計,立法會對政府的工程撥款的把關角色備受關注。有觀點認為,立法會過去常常面對一些“不準超支就爛尾”的政府工程,只能無奈通過,由於近年來經濟環境轉差、多項大型基建即將上馬,因而預測新一屆立法會較難在財政撥款上有明顯改善。
正面觀感預期上升較多的,是有關任免法官的履職事項。隨著“愛國者治港”原則的落實,港人預期新一屆立法會能更好地起到司法人事把關作用,“黃官”擾亂施政的問題將明顯緩解,香港司法界將持續去政治化、回歸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