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1 香港基尼係數近二十年的走勢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
|
圖2 香港近年來的貧窮線變化走勢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
中評社香港12月9日電/今年,香港一部真人真事改編的劇情片《濁水漂流》入圍12項金馬獎,引發了人們對香港社會長期存在的貧窮問題的探討。過去香港社會輿論中的別有用心者將矛頭對準內地新來港人士,指稱他們是香港陷入貧窮的主因,但是,真相絕非如此。
香港貧富差距的鴻溝巨大早已是不爭的事實。舉例來講,香港2020年的人均GDP達到46323美元,全球排名第十五位,但同年按照貧困線劃分的貧窮人口卻有約165.3萬,也就是說,每4.24個港人裡就有一個屬於“貧窮”。眾所周知,一個廣泛用來衡量不平等和收入分配不平均的統計方法便是基尼系數(注:系數值由0至1,數字越高,收入不均的現象就越嚴重),而如圖1我們可以看到,香港的基尼係數在近20年內一直都處於“高”的範圍內,並且還有不斷上升的趨勢。2020年受全球新冠疫情影響,香港經濟嚴重衰退,勞工市場急劇惡化,失業率明顯上升,家庭收入急挫。如圖2顯示,儘管以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標準設定的貧窮線在去年有所下調,但從整體來看,香港社會面臨的貧困問題實際上更加嚴重,貧富差距也仍在不斷增大。
香港的貧困問題長期存在,成因複雜且涉及群體眾多,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最近在清洗數據時發現,儘管香港政府近年來的扶貧力度在不斷加大,但市民對扶貧紓困政策實感卻不強,脫困情緒仍囿於悲觀。總之,經濟問題的困擾、人口的老化,才是香港貧窮問題積重難返的最大原因。
然而,根據香港“新移民互助大會反歧視關注組”2021年9月間發出的《2021年內地來港定居人士受歧視情況研究報告》指出:内地“新移民”與香港家人領取綜援比率只有約5%,佔公屋申請比率亦只有20%,因人口較年輕,使用醫院服務亦估計較低,但長久以來,“新移民”成了社會問題的代罪羔羊,社會瀰漫著一股排斥“新移民”情緒,指控他們佔用香港資源福利,對社會造成沉重負擔,掠奪本港資源,將政策措施失當宣洩於“新移民”身上,更甚有團體公然煸動仇視內地人及“新移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