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安徽:破解居民停車難
http://www.crntt.hk   2021-11-21 11:07:09
  中評社北京11月21日電/據光明日報報道,“以前回老家,常常為臨時停車發愁,今年真是大不一樣。”假期從上海返鄉的安徽壽縣企業家韓偉剛發現,在安徽淮南街頭,多處路段出現了寫著“限時30分鐘”字樣的停車位。

  近年來,安徽省積極拓展地上、地下空間,通過建設立體、地下停車場等方式,深入挖掘可用空間,大力增加停車位的供給量。據悉,安徽2019年啟動城市停車場建設行動,計劃用3年時間在全省設區城市新增公共停車泊位17.2萬個,逐步建成以配建停車設施為主、路外公共停車設施為輔、路內停車為補充的城市停車系統。

  挖潛:盤活閑置資源

  “截至目前,淮南市已在市區設立‘綠色臨時停車位’55處983個。”淮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相關負責人楊林山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30分鐘周轉一次計算,12個小時內,這些車位能滿足臨時停車需求2.3萬多次。劃“綠色臨時停車位”,“劃”到了廣大淮南市民的心坎上。

  日前,位於安徽省會合肥的杏花公園公共停車場項目正在全速推進。杏花公園位於合肥中心城區,過去道路狹窄,基礎設施不完善,停車場數量少。新建設的公共停車場設計車位數420個,含充電停車位84個,項目計劃於今年12月底前建成並投入使用。新建成的公共停車場將有效緩解周圍民眾游玩杏花公園不好停車的窘境,並減輕周邊路網出行壓力,提升老城區道路品質。

  今年以來,合肥在全國率先出台了《機械式停車設施安裝建設管理辦法》,巧用過渡、零星地塊建設停車場,有4處零星地塊計劃今年開工建設,其餘7處計劃於2022年開工建設。

  “我們將進一步增加停車位供給,充分利用城市道路、休閑廣場、學校操場、公園綠地等地下空間加強公共停車場建設,同時大力推動機械式停車設施建設,通過一系列措施,緩解市民停車難題。”合肥市建設局城建處副處長鐘偉說。

  近年來,安徽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公共停車場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充分利用《城市停車場建設專項債券發行指引》相關優惠政策,引導和鼓勵企業發行債券專項用於城市停車場項目建設,不斷拓寬停車場建設融資渠道。

  立體:向上發展,向下拓展

  近日,安慶市首個升降橫移立體停車場正式運營。在安慶市孝肅路與東圍墻街交叉口,記者見到一個現代感十足的五層高藍色建築。據安慶中機飛翔智慧泊車有限公司運營部經理方昕介紹,停車場占地面積1266.78平方米,共有5層,可提供111個立體升降式停車位。

  “停車場採用升降橫移式停車設備,駕駛員只需將車停在一樓的停車位上,管理人員通過操作升降機操作器,就能自動把車輛輸送到樓上的停車泊位,即使停放在最高層,取車也只需要1分鐘左右的時間。”方昕說。

  通過實施立體、地下停車場建設等方式,近年來,安徽省積極拓展地上、地下空間,更大限度地增加停車位的供給量。同時,依據規定比例在新建工程中配建充電樁,持續推進城市停車設施布局加密完善。

  “孫北小區停車場維修前只能停10台車左右,維修之後預計能提供停車位三四十個。” 眼下,合肥市稻香村街道合作化南路社區的兩處停車場改建工程正在進行中,稻香村街道建設發展部副部長羅慶介紹,位於合作化南路24號的合安大廈地下車庫年久失修,墻面滲水嚴重,容易產生內澇,對車庫進行翻新處理,重點維修排水系統,將更加方便業主停車,緩解地面停車壓力。

  智慧:科技賦能停車資源多維度應用

  一個平台、全城通停,智能識別、無感支付……馬鞍山市正在逐步實現一個平台App暢停全城。屆時,市民可通過“馬上停”平台App提前查詢附近停車場,了解剩餘泊位數量,享受無感支付等便捷服務。

  路邊分級引導屏、“合肥停車”App、高德地圖導航平台、合肥智慧停車信息平台……“作為創新高地的合肥,理所當然會用科技賦能停車資源多維度應用。”鐘偉告訴記者,通過信息化平台,市民可以實現停車場的查詢、車位的預約、停車引導服務、停車費結算等功能。

  今年年初,全省首個由平面停車場改建成的立體智能停車場——合肥百貨大樓停車場,正式對外開放。自2020年8月起,百貨大樓啟動停車場改造工程,將原來單層平面停車場改造升級為8層立體智能停車場,車位增加至90個,車輛入庫無須倒車,可直接駕車駛離,停車、取車用時都不到1分鐘,增加了停車泊位周轉效率。

  當前,合肥停車App正在拓展信息服務功能,綜合利用平台動態交通大數據分析及雲計算等科技信息化手段,對路內臨時車位進行精細化管理。在綜合分析全市1.4萬個路內停車泊位以及600餘個停車場信息數據的基礎上,研判工作日停車高峰時段,市民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序“停宜慧”或“合肥停車”微信公眾號自主查詢周邊停車資源,實現一個手機全流程。

  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安徽積極推廣應用停車新技術、新工藝,提高停車智慧化應用水平,應用大數據、信息化手段,推進停車泊位智能引導系統建設,推動停車智能化,提高停車場(位)管理能力。探索建立有效的泊位共享機制,推動更多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滿足持續增長的城區停車需求。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