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一輪東北振興要著重突破“三重銹帶”
http://www.crntt.hk   2021-11-19 08:41:47
  中評社北京11月19日電/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常修澤教授的新著《中國東北轉型通論》,以“尋求新突破”為戰略思維,探討了東北全面轉型。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提出了“突破‘三重銹帶’”的觀點。我因為從事過一段振興東北的行政工作,《中國東北轉型通論》的許多章節都引起我對往事的回憶,感受頗深。這裡我想舉三個例子,補充修澤先生的“三重銹帶”思維之說。

  一是關於“體制銹帶”。書中提出東北的“體制病”不是偽命題,而是真命題,其中關鍵是在資源配置方式還沒有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當年東北地區很多地方政府為了發展GDP,都在搞公司化競爭。一次調研得知,遼寧沿海地區五個市都表示要建造30萬噸造船廠,都在規劃成為東北亞航運中心,這很容易造成重複建設。為此,我找到某市的主要領導,希望由他帶頭整合其他四個城市的產業發展規劃,避免重複建設,但他表示現在每個城市都要考核本地的GDP政績,沒有一個願意把自己的大項目壓下去。這類以單純追求GDP增長的地方政府競爭,嚴重扭曲了資源配置方式,雖然不能說是東北獨特的現象,但與沿海發達地區相比,東北顯然更勝一籌。

  二是關於“結構銹帶”。應當說,中央、國務院自提出東北振興戰略之初,就明確要調整東北重化工業、資源產業過重的產業結構。這一結構調整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東北振興的前十年曾取得過GDP增長領先全國的好成績。但應當看到,東北振興前十年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全國重化工業高速發展階段所需要的能源、原材料和裝備製造業,這正好契合併發揮了東北產業結構的優勢。不幸的是,東北GDP的高速增長“一俊遮百醜”,這掩蓋了許多問題。比如東北地區政府與市場關係的扭曲,創新發展相對滯後,對外開放度不夠,社會、民生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欠賬,國有企業相關改革滯後等等。經濟一旦下滑,許多地方不僅產業結構單一、偏重的問題暴露出來,多年積累的內在體制、機制問題也都突顯出來。

  在“結構銹帶”這一章節,書中對資源枯竭產業著墨不多。而東北是全國資源開採最早,資源枯竭問題暴露最突出的地區。阜新、撫順煤礦枯竭,盤錦石油幾近枯竭,大慶油田雖未枯竭也處於減產期,大興安嶺和伊春地區林業資源枯竭。因此中央國務院在東北地區率先探索制定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政策,取得經驗後在全國推廣。能源資源枯竭是各工業化國家都會面臨的問題,我國也不例外。但這方面也有我國的體制特點。十多年前我在瑞典訪問時,一位瑞典專家說,森林是可再生的,他很難理解為什麼伊春的紅鬆林會枯竭?我當時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話,我認為,這是我們曾經為短期利益甚至短期政績對資源採取竭澤而漁的政策所致。中央國務院總結林業枯竭的教訓在上個世紀末就出台了天然林保護工程,“十三五”規劃又進一步提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增加森林面積和蓄積量”。但由於東北林木成長期長,至今伊春也沒有完全恢復生態。好在修澤先生在“結構銹帶”一節中未及展開的內容,在第四篇東北生態文明這一章中做了補充。他在書中附錄的1980年在《南開學報》發表的《竭澤而漁,後患無窮》一文對經濟發展不能損害生態環境的擔憂,可謂“不幸而言中”。

  三是關於“文明方式銹帶”。書中指出,契約精神淡薄,是東北“文明方式銹帶”的表現,我深以為然。從指令性計劃經濟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濟運行的基本規範必然由完成上級計劃轉變為遵守社會契約。正如修澤先生指出:“契約守信精神是契約精神的核心”,“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誠信作為公民信奉的基本原則之一。”我曾參與過“誠信東北”建設工作,在調研過程中聽到不少投資東北的民營企業對當地誠信度深表不滿意。

  用“三重銹帶”歸納東北發展低落的原因,是修澤先生的一項學術研究創新成果。以突破“三重銹帶”為著力點,探索東北經濟社會轉型的未來,則是《中國東北轉型通論》的主題。正如書中所論述的,自中央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步入新階段,從注重高速度轉向注重高質量,在這一大背景下,東北的發展理念、發展路徑也發生了積極變化。2015年,中央出台了《關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明確全面振興東北,不再以GDP論英雄,而以民生改善為重點。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