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9日電/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時代人才工作有許多高屋建瓴的深刻闡述,視野宏大、內涵豐富,筆者僅從三個角度談談學習認識。
現代化新征程上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來,求賢若渴、珍視人才成為我們的優良傳統並薪火相傳,一代又一代優秀人才接續投身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壯闊歷史進程中寫下動人精彩的篇章。一部中國共產黨的奮鬥史,就是一部集聚人才、團結人才、造就人才、壯大人才的歷史。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圖景,習近平總書記深刻地指出,當前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征程,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這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對人才渴求的時空表述,既說明我們要實現的奮鬥目標的宏偉,也意味著我們當下人才形勢的緊迫。
人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當今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在現代化發展的經濟函數中,人才以人力資本的要素投入方式已經成為生產函數的最重要變量和最大的邊際貢獻者。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形成、實施和不斷深化人才強國戰略,已經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積累了豐厚的人才資源。目前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0.8年,中國的教育現代化發展總體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國家行列,中國也從人口大國轉到人力資源大國、邁向人力資源強國,2億多受過高等教育或擁有各類專業技能的人才,正在各個崗位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各類創新活動中最為活躍、最為積極的要素,豐富的人才資源蘊藏著巨大的智力潛能和發展活力。
但也要看到,與實現國家全面現代化的歷史任務,與世界一流發達國家人才素質水平相比,與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構建高水平的人才資源競爭新優勢的要求上還有一定差距,尤其是要破解我國在一些領域關鍵核心技術還存在“卡脖子”問題,滿足在世界經濟科技格局發生深刻變革的背景下把握歷史主動權、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而亟須提高國家整體創新能力、亟待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現實要求上,我國迫切需要充分發揮我國人力資本和人才資源優勢,充分激發各類人才的創新創造才能,為高質量地實現國家現代化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推進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實現我們的奮鬥目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關鍵,而關鍵的基礎在人才。我國力爭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搶占先機、贏得主動,我們既要有志氣、骨氣和底氣,也要增強憂患意識緊迫意識,更加重視人才自主培養,加快建立我國人才資源競爭新優勢。
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亟待培養戰略科學家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突出強調,要大力培養使用戰略科學家。這將成為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戰略中推動人才培養、人才扶植、人才引進的最重要導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