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價值轉化
http://www.crntt.hk   2021-10-18 15:41:56
  中評社北京10月18日電/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5年,與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相適應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基本完備;到2035年,適應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基本定型。這是在總結生態補償機制建設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生態補償制度建設進行系統設計和統籌謀劃,為建立健全生態補償的“中國模式”確定了時間表和路線圖。

  生態補償作為一種以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生態系統為目的,綜合運用行政手段、市場手段、法律手段調節相關者利益關係的制度安排,是國際上生態環境保護的成功經驗。經過長期實踐探索,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密集出台生態補償機制建設和試點方案,具有中國特色的生態補償框架已基本形成。由於我國生態補償在摸索中不斷發展,各種機制建立的背景、目標、內容存在一定差異,系統性、整體性、協調性還不夠。尤其是在“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目標的新發展階段,迫切需要運用好生態補償這個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促進綠色發展和均衡發展的政策工具,建立成熟定型的生態補償制度。《意見》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關於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重要文件,對我國的生態補償制度進行了整體謀劃。

  總體上看,《意見》針對生態補償實踐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釐清了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分類補償與綜合補償、縱向補償與橫向補償、強化激勵與硬化約束的關係。提出系統推進、政策協同、政府主導、各方參與、強化激勵、硬化約束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工作原則;要求從生態保護成本、提升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和體現受益者付費原則等3個維度深化改革,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相適應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

  首先,《意見》劃定了生態保護補償的政府和市場權責邊界,明確了政府主導有力、社會參與有序、市場調節有效的生態保護補償體制機制。一方面,充分發揮政府開展生態保護補償、落實生態保護責任的主導作用,以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社會穩定、區域協調發展等為目標,由國家或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或農牧民進行生態保護縱向補償、開展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鼓勵地方探索大氣等其他生態環境要素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方式。另一方面,積極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加快推進多元化補償。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路徑更加清晰,強調受益者付費的原則和責任,通過完善市場交易機制,拓展市場化融資渠道,探索多樣化補償方式發揮市場機制參與生態保護補償的作用,激發全社會參與生態保護的積極性。

  其次,《意見》統籌考慮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和不同生態環境要素保護成本,建立了更加科學精准的生態保護補償分類體系和轉移支付測算辦法。在綜合補償方面,強調綜合考慮生態保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生態保護成效等因素確定補償水平,對不同要素的生態保護成本予以適度補償,進一步完善了分類補償制度,既充分體現補償標準以生態保護成本為依據的科學性,又充分考慮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確保生態保護者得到合理補償。在生態功能重要區域的縱向補償方面,提出“引入生態保護紅線作為相關轉移支付分配因素,加大對生態保護紅線覆蓋比例較高地區支持力度”,更好體現了“優質優價、多勞多得”的導向作用,可以更加精准地激勵這類地區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

  再次,《意見》對加快相關領域制度建設和體制機制改革作出部署,為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提供堅實的支撐保障。《意見》特別強調加快推進法治建設,研究制定生態保護補償條例,形成有法律約束力的規範體系;完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建立生態保護補償統計指標體系和信息發布制度;健全考評機制、強化監督問責、建立補償資金與破壞生態環境相關產業逆向關聯機制;推進稅費調節、政府採購、損害賠償等配套措施,充分發揮與生態保護補償政策的協同推進作用。

  總之,《意見》充分體現了我國生態補償制度建設從分散體現到明確聚焦、補償領域從單因素起步到綜合布局、補償模式從自上而下到多元參與的整體性、系統性特征,是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改革舉措。需要我們在深刻領會的基礎上,切實抓好貫徹落實,真正建立生態保護者和受益者之間公平合理、均衡有效的關係,實現從“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價值轉化。

  (來源:光明日報)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