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7日電/據經濟日報消息,國慶假日期間,新能源車主在高速公路服務區排隊4小時充電的新聞上了熱搜。新能源車充電難問題,再次引發關注。
不可否認,車流量陡增是新能源車充電難的一大原因。據國家電網統計,10月1日到3日,國家電網充換電服務網絡總充電量同比增長59%,高速公路充電設施充電量同比增長56.52%。10月1日,高速公路充電量達到平時的近4倍,創歷史新高。如此大的用電量和用電頻率,考驗著新能源車充電設施的保障供給能力和應急服務能力。
“充電一小時,排隊四小時”的尷尬,值得反思。新能源車充電難的原因是什麼?是充電樁安裝數量不足?還是檢修不及時導致故障率較高?面對節假日如此大的車流量,是否可做一些應急準備?比如,在需求量較大的高速服務區儲備一些移動充電樁,以便應急使用,等等。
應該看到,近年來,隨著充電樁基礎設施建設的大力推進,新能源車充電難問題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但是,公共充電樁利用率偏低、私人充電樁安裝率不高的問題依然存在。一方面,隨著新能源車普及率不斷提升,部分地區充電樁數量不足,影響了新能源車的使用體驗;另一方面,由於布局不合理、維護不到位,一些地方還出現了故障樁和僵屍樁,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和閑置。此外,由於車樁生產企業較多,標準不夠統一,充電接口不兼容的情況仍然存在。這些問題都有待於相關部門正視和優化。
一些地方充電樁“有人建,沒人管”的問題也需引起重視。據網友反映,一些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樁存在不同程度的損毀,嚴重影響了使用效率。有些充電樁無電源接入,還有些充電樁出現問題聯繫不到服務商,導致充電樁變成“充電裝”。面對不斷增長的新能源車充電樁,專業檢修和維修人員也必須及時跟進,確保設備能夠正常使用。此外,相關部門還要對充電樁產品質量和實際使用進行有效監督,鼓勵服務商提供優質服務,嚴厲打擊個別企業騙取補貼資金的現象。
小小充電樁,一頭連著民生,一頭直接影響到汽車大市場。從目前反饋的問題看,構建布局合理、高效完善的充電服務網絡已成為亟待突破的關鍵點。相關部門可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為解決“在哪建”“建多少”問題提供數據支持,還可嘗試探索加強公共樁、個人樁的入網和互聯互通,提高充電使用效率,實現資源共享。只有切實解決充電難題,才能讓新能源車真正走進千家萬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