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二三十年是中國經濟質量顯著提升的關鍵階段,滿足居民高品質消費需求,提升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運行的質量,保障國家經濟和戰略安全,必須靠科技創新和業態創新。 |
中評社北京10月2日電/9月24日,習近平主席在2021中關村論壇開幕式發表視頻致辭時指出,“將以更加開放的態度加強國際科技交流,積極參與全球創新網絡,共同推進基礎研究,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營造一流創新生態,塑造科技向善理念,完善全球科技治理,更好增進人類福祉。”這番話向世界傳遞了中國積極推動國際科技合作、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促進全球經濟繁榮的鮮明態度,描繪了國際科技創新和知識產權合作的願景。
中國網發表《證券日報》副總編、人大重陽高級研究員董少鵬文章表示,前不久,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對中國新發展階段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全鏈條提升作出了規劃,明確了具體任務。可以說,未來二三十年是中國經濟質量顯著提升的關鍵階段,滿足居民高品質消費需求,提升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運行的質量,保障國家經濟和戰略安全,必須靠科技創新和業態創新。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五大要素市場,都包含著對知識產權的需求;而技術、數據這兩個更具現代競爭力特征的要素,以及高知識含量的人才群體,所承載的知識產權密度更強。完善和提升知識產權全鏈條管理,促進知識產權主體和知識產權市場的活力迸發,是建設知識產權強國的題中應有之義。
文章稱,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科學,是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一直堅持的一條重要方針。經過數十年努力,知識產權運行體系逐步健全,國際合作日益深化。隨著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知識產權運行體系也面臨新的任務,主要是:中國正在從知識產權引進大國向知識產權創造大國轉變,知識產權工作正在從追求數量向提高質量轉變。中國已經走在從製造大國向創新大國轉變的道路上,基礎裝備、戰略設施、工業製品、日用消費品和服務體系等的科技含量、知識含量顯著提升,不少設施、產品和服務邁向了中高端,自主知識產權的占比逐步提升。
據9月20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中國在創新領域的全球排名居第12位,比去年提升兩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中國單位GDP的專利數量高於日本、德國和美國,但在研究人員、高等教育入學率等指標上仍落後於德國和美國。《綱要》明確提出了未來15年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具體指標,到2025年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13%,版權產業增加值占GDP達到7.5%,知識產權使用費年進出口總額達到3500億元,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2件。這些量化指標有助於引導企業、科研機構、大專院校、投資主體、有關政府部門增強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有效使用的意識,把尊重知識產權、用好知識產權作為提升產業發展水準、增強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文章分析,《綱要》針對知識產權體系建設作出規劃,是對“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進一步細化落實,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緊密關聯,知識產權體系與各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叠加運行,相輔相成。知識產權保護更嚴格、運用更高效、流動更規範、合作更廣闊,是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所需,也是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現。
從激發和保護經濟增長新動力出發,《綱要》從完善法律體系、增強對新興領域知識產權的保護能力、構建更加有效的管理體制和政策體系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務實措施;將知識產權體系和優化營商環境統一起來,從完善和優化知識產權體系的各環節機制入手,堅持問題導向、向改革要出路,就基礎設施、基礎制度的短板制定了系統化的施工方案。
文章指出,知識產權體系是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市場作為“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必須在營商環境友好度、便利度上下功夫。在知識產權監管服務上,對外資企業要一視同仁;同時,也歡迎高水平外國機構來華開展知識產權服務,共享知識產權市場紅利。同時,通過多雙邊機制,加強國際網絡合作,參與國際規則交流和談判,促進知識產權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
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是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也是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營造一流創新生態”,對於落實好《綱要》各項措施有很強指導意義。要用全球眼光、開放心態、互聯互通思維解決好知識產權體系建設的難點問題,建設更加包容、便利、創新的營商環境,促進中國和世界經濟共同發展繁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