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道路選擇是海峽兩岸的重大命題
http://www.crntt.hk   2021-09-24 00:17:25
 
  3.兩岸歷史性共識

  上述兩岸互動的歷史事實是任何人都無法否認的。民進黨也公開承認兩岸互動特別是兩會互動、“九二會談”的存在,是“兩岸交流的歷史事實”,達成了所謂“共同認知”,但堅決迴避“九二共識”。其實,九二有了,共同也在,字面上祇剩下了“認知”與“認識”的區別。“九二會談”有沒有達成“共識”?當然有,那就是堅持一中原則,但本著求同存異的精神,暫不深究一中的政治意涵。島內部分政治力量認爲,那也是“一中各表”,作爲島內對求同存異的單方面理解和詮釋,大陸方面雖未表示默認,但也並未斷然拒絕。這個歷史性共識起了重要作用,國共兩黨都將它視爲兩岸交流、對話、互動不可或缺的政治基礎。

  其實,歷史性會談、歷史事實、共同認知,最後都歸結到了歷史性共識,稱不稱“九二共識”祇是名與實的差別。你若想進一步,它祇差一公里;你若想退一步,它相差十萬里。民進黨人2016年上台後,否認“九二共識”這一重要歷史性共識,破壞了兩岸之間的政治基礎,導致兩岸關係陷入僵局與對抗。民進黨更昧於歷史事實,把大陸方面對未來統一的設想——“一國兩制”強塞進“九二共識”,以達到抹黑和否認兩岸歷史性共識的目的,是十分荒謬、充滿惡意的。今天,民進黨祇有回到原點,承認兩岸歷史性共識,兩岸關係才能“重啟”。

  (二)堅實的兩岸現實性共構

  一場突如其來、史無前例的新冠疫情,讓人們看到了兩岸割不斷的聯繫紐帶,不管是防疫用品,還是抗疫技能,或是接種疫苗,都充分展現了兩岸命運共同體的真切事實。筆者將當今兩岸間的互動看作兩岸現實性共構,因爲事實證明,即使是遭到人爲阻撓破壞,這些互動也不會中斷,這一共構仍在發展壯大。

  1.兩岸利益共構

  兩岸間存在著共同利益,這是毫無疑義的。首先是由客觀現實和經濟規律決定的經濟利益。客觀現實就是台灣與大陸僅一水之隔,遠比與歐美遠隔重洋要近得多,而且大陸市場之大,也不是歐洲、日本、東南亞等市場可替代的。經濟規律就是在大陸好開工廠、好銷貨、好賺錢。台灣每年從大陸獲得800-1000億美元貿易順差這一事實,就是對客觀現實和經濟規律的最好證明。儘管民進黨當局實施了兩岸“脫鉤”策略,但卻事與願違,台灣對大陸的出口占比一直維持在40%左右,而在大陸疫情嚴重的2020年,台企對大陸投資猛增41.5%①。可見,兩岸早就通過產業、經濟和貿易活動,實現了產業共構與市場共構,兩岸產業鏈、兩岸共同市場、中華民族經濟都不是空洞的詞語,而是兩岸經濟融合發展的現實。所有這些都可以歸結爲兩岸利益共構。

  2.兩岸社會共構

  雖然兩岸處於不同政治體制下的分治狀態,但兩岸30多年的民間交流交往不斷促進和形成兩岸社會融合。兩岸社會融合包括兩岸婚姻、兩岸家庭、兩岸家族、兩岸兒童、兩岸商人、兩岸學人、兩岸文人、兩岸藝人、兩岸學子、兩岸信眾等相互聯繫和交往密切的群體。這些群體無論是跨兩岸的,還是聚居一地的,都在發生家庭共構、社群共構或生活共構,這些都可歸結爲兩岸社會共構。

  3.兩岸文化共構

  生活方式可以說是文化的表現形式,兩岸同胞在生活方式上有很多趨同的表現。兩岸文化融合發展是一個互補、互促、共建的過程,隨著兩岸文化融合發展的深化,兩岸同胞會產生很多共同風格、共同理念、共同價值、共同追求、共同精神。這都是兩岸文化融合發展的必然產物,將成爲兩岸風格共構、價值共構、理念共構、追求共構、精神共構的基礎,所有這些都可歸結爲兩岸文化共構。

  4.兩岸跨域共構

  其實,兩岸共構是可以跨地域的,並不局限於兩岸之間,兩岸同胞在海外任何地方都可以相互融合。海內外中華兒女本來就是一家人。兩岸人在海外的結合、共處、交往,都是跨域共構的方式與形式。海外僑胞的參與和支持,更爲這一共構提供了有利的環境和條件。擴大了的中華兒女同胞圈,祇會有利於兩岸的跨域共構。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同心圓這個大結構,絕不應缺少兩岸跨域共構。

  (三)超越式的兩岸心靈共構

  1.心靈契合是精神共構

  兩岸同胞達成心靈契合是最高境界。這是理想層面的東西。心靈契合必須克服心理障礙,故可以說是超越式的心靈共構。心靈共構有極豐富的內容,如精神共構、價值共構、理想共構等等,都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文化共性,是源於文化共性,但超越文化共性,需要共同追求、共同努力、共同建構。

  2.現實主義的心靈契合

  實事求是地說,心靈契合是有障礙的,需要我們擱置爭議、直面挑戰。在現實層面上,兩岸同胞有差異、有分歧、有爭議,這並不可怕,祇要共同面對,相互包容,是可以化解的。求同存異就是這個意思,當今所謂求同化異就更進一步了。即使沒有現存的分歧、爭議、差異,在未來的路上,也會有新挑戰、新矛盾、新障礙,仍需共同面對、攜手克服、一起超越。

  3.融合發展與心靈共構

  兩岸融合發展下的協力共創共享,是十分有利於達成心靈契合的模式和管道。融合發展必然排斥兵戎相見,何來心靈契合?沒有融合發展,就不會有和平發展,很可能祇有衝突與動盪。必須看到,警告多了甚至頻繁威懾可能變成“狼來了”,最好能從利益共享演化成價值共構,潛移默化把“天然獨”變成“自然統”②。

  (四)寶貴的兩岸永久性共構

  1.兩岸完全共構

  中國完全統一是台灣問題的最後解決和唯一結果,是兩岸完全共構,也是兩岸永久性共構。我們既然稱之爲兩岸共構,就是因爲要由兩岸中國人共同完成這一承載民族大義和歷史大任的使命與工程。所謂永久性共構,是指完全統一將是最終結果、不可逆轉、不再分離。

  2.兩岸和平共構

  和平統一就是以和平的方式進行兩岸共構。和平統一無疑是最理想的方式,所以也是最有利於永久性共構的模式。這是最合乎邏輯的模式。和平統一是代價最低的方式,所以也是最有利於兩岸人民的方式,因而是最能體現雙方共構的方式。儘管如此,如果祇有一方堅持和平共構,另一方拒絕配合,就不可能實現和平共構了。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再次提到推進和平統一進程,道理即在於此。不過,即使沒有和平共構,兩岸也還是可以共構的,祇要一部分台灣同胞參與其事,退而求其次,非和平的共構也是能實現的。

  3.民主協商共構

  兩岸民主協商統一,就是兩岸民主協商共構,不是單方面建構,更不是強加於人。參加民主協商可以無差別,但對參與者的要求可以有差別。這就是說,民主協商不排除民進黨人及所謂綠營人士,祇要他們以某種形式承認一中,如台灣中國人,中華民族一分子、中華民族台灣人等。民進黨若想整體參加民主協商,則須放棄“台獨”黨綱。

  三、“台獨”定會遭受“小懲戒”

  (一)新抉擇:武統還是摧獨

  第一,大陸的目的或目標是一次性徹底解決台灣問題,還是十分有效地打擊“台獨”?所謂反獨促統,以往促統做得較多,但實際上沒能做到有效促統,反而可以發現,促統並未能反獨或遏獨。現在到了真正通過反獨達到促統目的和效果的時候了,堅決粉碎任何“台獨”圖謀一旦成爲現實,完全能產生令人震撼的促統效果。

  第二,摧獨的意義與作用:在解放軍建軍百年之際,整軍經武、亮劍台海、摧毀“台獨”,推進統一,是題中應有之義。整體上可以暫不武統,而是懲戒“台獨”,這又可分爲依法懲獨、以武廢獨、以力滅獨,其結果可能打出一個走向和統的意外趨勢。在這個意義上,“小懲戒”堪稱“小武統”,因爲真動作、大教訓是可以改變認知、改變選擇、改變大局的。這就是“小懲戒”的作用,既是以戰廢獨,又是以力逼統,可謂新型反獨促統。

  第三,以往大陸的威懾手段反獨效果不佳,現在理應採取實際打獨行動,剩下的問題就是運用到什麼程度了。不同目標決定不同手段、不同規模、不同時限。不以奪島武統爲目標的行動應該是快速出擊、範圍有限、見好就收。中印邊境反擊戰、對越自衛反擊戰、西沙之戰都是典範,都可作爲參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