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文章強調,國家強,經濟體系必須強。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這是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順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只有形成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更好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和贏得國際競爭主動,也才能為其他領域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可以說,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走好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必然要求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將“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作為2035年遠景目標的重要內容,由此可見一斑。
經濟體系是指由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係和內在聯繫構成的有機整體。一個國家經濟體系的性質,是由這個國家的基本經濟制度的性質決定的。中國經濟體系在所有制結構上,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在分配制度上,是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在經濟體制上,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基本經濟制度決定了中國的現代化經濟體系與西方現代化經濟體系有著本質區別。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我們建設的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借鑒發達國家有益做法,更要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
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需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需通過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改革、提升市場環境和質量、提升市場監管水平,打造高標準市場體系;需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不斷增強中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積極推進城鄉協調發展
文章分析,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世界上不同國家探索現代化道路有一個共同的經驗教訓,就是凡是處理不好工農城鄉關係的國家,其現代化進程都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必然包括農業農村現代化。當前,中國發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我們需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如果在現代化進程中把農村4億多人落下,“到頭來‘一邊是繁榮的城市、一邊是凋敝的農村’,這不符合我們黨的執政宗旨,也不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需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這個總要求既體現了農村“物”的現代化,也體現了“人”的現代化,還體現了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主要方向包括:加快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建立健全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體制機制、加快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立推進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等。
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文章認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在“七一”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鬥,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同時提出“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的重要要求。
當今世界,一些國家實現了其所謂的現代化,但這些國家或存在城鄉分割,或存在兩極分化。與其不同,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當前,中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項長期任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我們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向著這個目標更加積極有為地去努力奮鬥。我們既要按照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循序漸進,統籌考慮需要和可能,自覺主動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等問題,又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統籌做好就業、收入分配、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社會保障等各方面工作,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還要看到,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需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