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發揮好專項債投資拉動作用
http://www.crntt.hk   2021-08-18 08:39:50
  中評社北京8月18日電/前不久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政策效能,兜牢基層“三保”底線,合理把握預算內投資和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進度,推動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實物工作量。筆者以為,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積極財政政策應發揮“更加積極有為”的要義,把資金花到緊要處,更好發揮地方政府專項債的投資拉動和撬動作用。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吉富星文章表示,作為“開前門”主渠道和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抓手,專項債券有力彌補了地方的財政短板,改善了地方公共服務、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並有效緩釋了系統風險。但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部分地方“資金項目、實物工作量等形成緩慢”現象較為突出,制約了政策效能的發揮。

  文章稱,從近期多地審計報告可以發現,一些地方存在專項債資金閑置、違規使用等問題。部分地方為搶債券規模而倉促發行,導致項目無法開工,或進度緩慢,或“翻燒餅”式變更,甚至實施不下去。此外,一些地方政府“扎堆”湧向專項債,對部分可以市場化運作的項目產生了“擠出”效應。究其原因,既有地方政府分工協調不暢、前期工作不實等問題,也存在基建程序繁雜、施工條件變化等客觀原因,還存在基層政府自主權和能動性不足等因素。

  文章提出,應進一步優化政策和規則,因地制宜聚焦當地重點領域加力提效,形成更有效的投資拉動和放大效果。

  賦予地方更多自主權,動態構建高質量項目庫。通常來說,相對長期且穩定的政策預期,有助於改善地方以往投入不足或盲目投入等問題。首先,應進一步加強政府部門間的協作,尤其是授予基層政府在依法依規前提下更多的項目遴選、債券發行等方面的發言權或決策權。其次,形成債券資金用途調整的常態化和簡約化機制。允許地方結合項目重大變化,依規自主、快捷調整資金用途,避免資金沉澱和低效使用。最後,依據“資金跟著項目走”原則,借助信息化平台和大數據,持續、滾動開展項目儲備、遴選或審核工作。

  科學決策、優化資金投向,扎實推進前期工作。項目的科學決策和前期工作質量是債券最終績效的關鍵所在。一是結合當地民生需要和發展需求,優先將資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乘數效應大的“短板、弱項”領域。加強科學謀劃,既要聚集惠民生領域,解決群眾急事難事,又要兼顧投向夯實基礎、增後勁、調結構項目。同時,要確保債券資金用在“刀刃”上、防範債務風險累積,尤其是不得超標、過度超前投項目,也不得為招商引資配套進行盲目舉債,更不能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二是做深、做細、做實項目前期工作,全過程統籌考慮各環節。壓實行業主管部門和項目單位責任,提前推進項目謀劃和入庫工作,加快辦理用地、規劃、環評、拆遷、施工等手續,優選前期工作充分、手續完備且質量高的項目。

  優化債券發行和支出進度,高效形成實物工作量。統籌跨年度的債券額度分配、發行、支出等政策,有助於平滑投資和提高投資效率。一是結合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方向,合理確定發行節奏和方式,有序形成實物投資。為避免簡單“打包”和“扎堆”發行,地方政府可結合項目審批手續、項目優先次序、施工進度,擇機採取單一項目發行、多種承銷等方式。二是推動資金早撥付、早使用、早見效,原則上要求債券資金不得用於經常性支出。鼓勵各地通過調度庫款周轉方式,提前啟動對預算已安排的債券資金項目,待債券發行後及時回補庫款。三是實行穿透式、全過程監控,層層壓實責任,既要防止債券資金滯留國庫或沉澱在項目單位,又要確保合規支付、保障建設質量,及時足額形成實物工作量。

  發揮引導和杠杆作用,形成多元資金撬動合力。在清晰界定資產、收益、權責前提下,鼓勵專項債與其他市場化融資有機結合,更好地發揮專項債資金的撬動、放大作用。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