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習近平主席指出,“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它忠實記錄了每一個國家走過的足跡,也給每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提供啟示。”既然“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決定了我們“往哪裡去”,決定了民族和國家的命運,那應該如何理解國家認同?
在學術界,國家認同概念沒有一致的定義,但一般人認為:基於個人視角,即個人主動承認國家的政體和欣賞本國文化的行為;基於國家視角,即主權認同;從其功能看,即公民通過認同國家的屬性功能來認同國家的心理活動;從其內容看,即公民對人類歷史活動過程中體現出來的文化認可和心理歸屬,人類對置身一國之內的政治生活和權利係統的承認和認可。
根據同一作者,國家認同的內涵要素包括五個維度,即主體維度的身份認同、空間維度的領土認同、時間維度的歷史認同、理念維度的文化認同和權力維度的政治認同。換言之,國家認同包涵了我是誰、我生活的地理空間在哪裡、我從哪裡來、我信奉哪些思想觀念、我接受何種政治制度和政權機構等基本內容。完整國家認同必須涵蓋這五個方面,缺一不可。
而當今世界各國都在強調國家認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全球化的衝擊下,發生了選擇性而非全面性的國家認同現象,特別是某些強權和勢力趁機而入,對一些民族、文化、制度多元的地區和國家輸出所謂的“普世價值”,削弱其國民的歸屬感、凝聚力和向心力,以便在國家之間的競爭中占據上風,獲取最大的利益。
因此,縱觀世界,不同國家無不強調自身的歷史傳統、文化自信、制度優勢,增強國民的國家意識,維護國家認同的完整性以防在弱肉強食的叢林中迷失方向甚至被吞食。事實上,這些年許多國家四分五裂,許多國家國不成國──政治失序、社會混亂、經濟停滯,人民陷入水深火熱的困境,都與國家認同出現問題、為外來勢力趁機滲透不無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