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新冠疫情挑戰下的台灣公衛體系建設之反思
http://www.crntt.hk   2021-06-08 12:38:00
 
  這一慘痛經歷表明,台灣目前“市場化”、“醫療化”的公共衛生體制在對抗傳染病疫情的問題上是無力的。2003年SARS疫情之後,台灣當局雖然進行了一些改革,也自認為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可在本次新冠疫情的衝擊檢驗下,改革後的“新機制”再次被驗證為“應對乏力”。當然,這並非是台灣一個地區存在的問題,是“市場化”和“醫療化”程度較高的國家和地區普遍存在的問題。本次新冠疫情是對全人類的考驗,痛定思痛,在未來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該如何破題,該何去何從”的問題上,拋開政治偏見及偏心,中國大陸存有的取得了較好抗疫成效的“公共衛生體系”的運轉機制及經驗,還是值得更多的國家和地區參考借鑒的,在關乎大眾的公共衛生健康安全的問題上,本就不該有太多的政治干擾,這是對民眾負責任的基本態度。

  六、新冠疫情過後台灣公共衛生體系應該首先“從心”出發

  嚴峻的新冠疫情不僅造成台灣公共衛生體系的崩潰,也帶來了台灣各行各業人民的心理健康問題,這種心理負擔甚至會在疫情結束後延續很長時間。

  疫情本身的風險掩蓋了大眾的心理健康問題,甚至有人傾向盡量看淡自己的焦慮,覺得與身體可能受的傷害相比,新冠肺炎對心理的影響,比較不值得擔憂。但這種想法可能是錯的。發表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的題為“疫情過後的公共衛生挑戰”這篇文章特別指出,疫情期間人們所承擔因疫情而產生的心理負擔,與對身體造成的影響,應該值得同等重視。該篇文章特別指出有六項重點能讓我們了解並減輕在這次疫情期間,以及未來數月到數年當中,心理健康受到的影響。這都是台灣公共衛生體系在當前甚至疫情過後必須面對和關注的。

  (一)證據顯示,創傷性事件之後,罹患心理疾病的人會增加。

  (二)逐漸出現的證據顯示,新冠肺炎疫情與過去創傷事件造成的影響一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