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說,大陸方面提出馬習會,有其戰略考量,我們唏噓的是馬英九卻錯失了這樣的機會。馬英九在馬習會中所言皆是一些屬於戰術層級的政策事務,如擴大陸生、加入亞投行、加入RCEP、設立兩岸事務主管機關熱線等等,這些議題都被習近平四兩撥千斤給化解,至於熱線,在民進黨主政後也斷了線。試想,國民黨已經下台在即,大陸怎麼可能在這些政策上讓步呢?換句話說,馬英九提這些議題,並不在意於大陸是否同意,而只是想表現他關心台灣的利益而已。在我們看來,馬英九最早推動馬習會時,可能根本就沒有從戰略層面來考量,因此在馬習會突然成行之時,也只能拿一些沒有可能有共識的政策議題來突顯自己愛台灣而已。
連胡會和馬習會恰是很好的一個對比。連胡會簽署了五項共同願景,也為馬政府八年的兩岸關係畫出了明確的路線圖;但馬習會是馬政府卸任在即,不可能有實質性的政策成果,也難以簽署文件,卻可利用這個機會從戰略的角度為台灣發聲,為兩岸謀和平。在我們看來,馬習會有重要的象徵意義,只可惜馬英九的內容卻是分數不高。我們認為,既然是難得的機會,也了解大陸的戰略目標,而國民黨又正處於逆勢下挫之際,此時談政策問題反而顯得不務實,反而應與習近平嘗試為兩岸未來的發展畫出一個願景與路線圖,這或許是未來國民黨再起之機,也是台灣的希望。我們之所以感到唏噓,道理即在於此。
馬英九在台灣辦理馬習會三週年回顧的研討會,可是大陸沒有辦理相關活動,可能原因是大陸對民進黨政府已經不抱任何期待,也反映出大陸對兩岸關係發展的形勢判斷,在這兩年的時間中也有轉變。對民進黨政府來說,應該從這段歷史中學習一些歷史教訓,否則可能將自己葬送在天然獨的迷思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