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8日電/大華網路報今天專欄文章說,馬英九基金會日前舉辦了一場馬習會三週年的研討會,會中學者大多持肯定態度,卻少了反省的意味。今天回顧那一場歷史性的會晤,除了肯定之外,也讓人有不勝唏噓之感。
無可諱言,那是一場重要的歷史性會晤,它的歷史意義在於:(一)這是兩岸分治六十六年後,首次領導人層級的會面;(二)領導人層級的會面象徵了兩岸某種程度的對等,甚至有學者認為這是對台灣事實主權的某種肯定。而讓我們感到不勝唏噓的是,這一場會面的歷史性可以更豐富,而馬英九卻錯失了如此難得的機會。
要談這一場會晤,還是得回歸其本質。馬習會是由馬政府主動推動,本來是希望在2014年的APEC會上進行,並由許多學者在旁大敲邊鼓,卻始終沒有得到大陸正面的回應。老實說,馬英九的主觀期待太高,卻不知在太陽花事件後,大陸對兩岸情勢的評估已有了變化。即使沒有太陽花事件,在APEC這樣的國際場合舉行馬習會本來難度就高,更何況馬政府對太陽花事件的回應不夠堅定,整個形勢已出現逆轉。
2015年10月底突然傳出馬習二人要在新加坡會面,確實令各界深感訝異。在國民黨大勢已去,神仙難救的時刻,出現馬習會,即便是一般人也了解,這是由大陸方面主動提出的會面,但也讓人了解大陸應變的彈性以及戰略思考的角度。換言之,馬習會表面上看起來是習近平和馬英九會面,本質卻是習近平對蔡英文喊話。習近平傳達給蔡英文的訊息十分清楚:(一)九二共識是兩岸的定海神針,沒有九二共識下的兩岸關係將十分嚴峻;(二)承認九二共識,馬習會就是蔡習會的第一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