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通過學術界的一些討論,這些概念,或者叫範疇,它比較清晰化了。一些關係也被揭示出來。一中框架和一中原則的關係,一中框架與兩岸同屬一中,兩岸同屬一中是作為一中框架的核心內涵這樣一個地位提出來的。和平發展,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的關係,這個也有很多的論述。這種辯證關係,在這個論述的基礎上,像十八大報告,就吸收了學者的相關討論。因為有一句話,“實現國家統一,首先必須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這是在十八大報告比較高的一個位階上去論述,所以這種關係就更加清楚。而且它從一種理論,已經對現實的政策產生了很大影響。所以我覺得這幾年理論創新,還是積累了很多的成果,當然還有待於進一步深化、充實、發展,甚至再提升,這個空間還是比較大的。
當然,兩岸關係這種理論創新,還在發展,包括新的領導班子上來,兩會之後,可能是一個論述的契機,是不是有一些新的政策論述,政策觀點提出來,這個當然有待於觀察。我覺得它肯定有一個比較大的空間提出來,就是你去發展理論。因為前面的“江八點”、“胡六點”等等這些脈絡比較清楚,包括十八大報告,這個脈絡很清楚,就是給理論創新,對台的理論創新,創造了一些新的條件。
所以我覺得咱們這個雜誌,還可以繼續辦好,可以給學者提供重大的理論創新的平台,如果出現一些討論或者說辯論,哪怕一些爭辯爭論都可以。一個是兩岸學者之間肯定會有辯論,因為它觀點不一樣,島內的藍綠之間,肯定有不同的,咱們大陸學者內部,現在觀點很多元,尤其是重大理論創新,他們也會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提出來不太一樣的觀點,會有碰撞,這也正常,也是應該發生的,因為有這種碰撞,才會有火花,才能推動你向前,進一步發展。所以我就很看好《中國評論》這本雜誌,和通訊社及網站,因為這15年它們做的就是多元開放,而且是能讓你比較系統的提出觀點的地方。我覺得跟別的雜誌,時緊時鬆的那種情況不太一樣。另外就是它發行兩岸四地,這個面也比較大。
下一步應該要繼續發揮原有的這些特點和優勢,我覺得學者利用這個雜誌,可以提出很多更加創新的,更有創意的觀點和論述;雜誌也要引導和推出創新觀點和論述。如果這兩個方面都做的好,那對今後很多年的兩岸關係發展會起到一個很好的推動作用,我對雜誌和中評網都是很看好的。我覺得新的領導班子上來在對台政策上會更加開放一些,會有務實的做派,也會有創新思維。所以跟著時代走,跟著實踐走,理論上多了一些辯駁,多了一種互動,我覺得就非常有希望。我先說這麼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