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
http://www.crntt.hk   2021-04-04 10:15:59
 
  山西省右玉縣地處毛烏素沙漠邊緣,新中國成立初期,全縣僅有殘次林8000畝。近70年來,在全縣人民堅持不懈植樹造林的努力下,這裡的林木綠化率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不足0.3%提高到56%,昔日的“不毛之地”變成了如今的“塞上綠洲”。

  “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栖樹”形容的是曾經的河北塞罕壩,而如今這裡的林場森林面積達到115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80%以上。塞罕壩機械林場副場長李永東說,加大森林撫育力度,精准提高森林質量將是下一步的工作重點。他指出:“截止到2020年底,塞罕壩一共完成了近9萬畝的攻堅造林任務,所有石質山地,特別沙化的土地,已經基本上全面完成了。下一步,我們準備實施森林質量精准提升功能,加強對森林的撫育,讓現有的林長得更好,發揮更大的生態作用,包括增加森林的碳匯儲量,增加碳匯功能。”

  中國的國土綠化,不僅是重大工程“一片片”的綠,也是全民植樹“一點點”的綠。今年是全民義務植樹開展40周年。據統計,到2020年底,全國適齡公民累計175.19億人次履行植樹義務,累計植樹達780.62億株。春回大地,植樹護綠已經成為全民習慣、全民自覺,成為綠色中國綿綿不絕的動力之源。

  中國綠色發展的腳步還在加速,“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森林覆蓋率要再提高超1個百分點,達到24.1%。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王燦教授說,1畝林地1年就可以吸收20多萬噸的二氧化碳。更大規模、更高質量的植樹造林對增強我國生態系統的碳匯能力具有重大意義。他解釋:“所謂碳匯,就是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給固化下來,從大氣中轉移到其他地方。植樹造林後,樹木的生長需要光合作用,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然後形成碳水化合物變成木材。這個過程是一個固碳的過程。同時造林後還有林下的植物,還有土壤的根系,這些都會由於森林的成長形成很好的固碳作用。植樹造林本身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碳匯來源。”

  在2020年9月舉辦的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中國承諾,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並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是將“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作為“碳達峰、碳中和”的內容納入“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經濟工作重點任務。王燦表示,森林碳匯將在實現碳中和目標過程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他說:“碳中和是指,人為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要與我們移除的二氧化碳相等,也就是我們的淨排放是零。高耗能的一些工業領域,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很難完全替代掉,如果我們要有排放,就一定要有去除排放的手段才能實現淨零。林業碳匯就是這種手段。”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