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國應努力率先形成“數字生態”
http://www.crntt.hk   2021-03-28 08:21:03
  中評社北京3月28日電/伴隨數字化的發展,全球都進入一個新的時代——數字經濟生態時代。人類從未像現在這樣可以在短時間內簡單高效地獲得大量數據,並通過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5G、區塊鏈等數字技術生態,讓社會的各行各業都發生巨大的改變甚至顛覆。

  光明日報發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文章表示,作為生產要素,數字化技術和數據的應用,促進了行業內其他生產要素形成合力,拓展生產邊界,提升要素生產率。這有助於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和產業數字化轉型。與製造、能源、材料、生物等技術的交叉融合,又有利於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打通產業鏈上下游,實現農業、製造業、服務業等行業間的互聯互通。

  數字經濟的發展及數字基建的建設,也帶動了智慧城市的建設和興起,為數字化產業和數字化經濟創造了更好的匹配環境。從公共交通、醫療服務到智能交通、智能電力、智能物流,漸次且有序的“智治”得以實現。服務資源從政府、地區下沉到社區,並不斷向基層延伸,智能服務的場景及場景維度的不斷豐富和細化,也推動城市“智理”水平和質量不斷實現提升。

  不過,作為一種生產要素,數字要素的價值遠不止於此。推動數據全生命周期內價值的探索、開發及利用,對實現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提升數據的長尾效應,助力個性化產品設計,提升產品競爭力;把握資金流向,推動市場信用建設;研究金融產品價格變動、推動產業精細化,形成數字資源到數字資產、數字資本的轉換。

  良好的數字生態,可以使地方的小循環帶動地區大循環,進而參與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從經濟學的角度講,作為一種具有規模價值的生產要素,數字化企業很容易形成自然壟斷,這也就意味著在全球範圍內的數字化競爭是極其激烈的,要麼成就自己的數字生態,要麼加入別人的數字生態。

  文章認為,中國需要抓住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即全局性與普惠性,一方面促進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打通不同行業之間、不同區塊鏈之間、不同領域間的數據壁壘,同時促進數字化創新下沉,疏通各行各業的鏈條數據,拓展數字化的深度。

  除了拓展數字化的深度,還應提升數字化的廣度,這裡的廣度不僅僅指將數字化擴展到生活、政務、生產、娛樂等方方面面,還包括促進區塊鏈內數據共享,引導平台開放資源,提升平台的公共性普惠性,共建數字化價值開發方案。如此,可以起到降低經營成本、提升產業協同效率的功能,促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賦能,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新舊動能的轉換,最終助力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融合是數據經濟的特點,而跨行業、跨要素、跨區域的融合也會帶來相應的監管風險。因此,安全也應是打造數字生態需要兼顧的重要方面。當前,或應進一步推進數據安全法的頒布完善,明確數據要素的邊界以及各個主體和職能部門的責任與義務,規範數據要素的流動,對數字經濟新業態進行高效監管。在數字生態體系下,數據資產等無形資產占比會更高,因而也需要對會計制度等一系列監管體系進行升級。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