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讓“五一”成為“補償性消費”的起點
http://www.crntt.hk   2020-04-27 09:16:11
  中評社北京4月27日電/即將來臨的“五一”假期不僅是十年來首次5天長假,更是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的首個5天小長假。這一利好會給商業、旅遊等行業帶來“補償性消費”嗎?

  顯然,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也是一個值得重視和關注的問題。因為,在疫情初步得到控制時,很多分析認為,一旦疫情警戒解除,就會迎來一場“報復性消費”。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疫情會在全球暴發,並給我國帶來了輸入性風險。原本樂觀地認為“五一”將是“報復性消費”高峰之一,現在看來,將這種期望調整為“補償性消費”可能更現實一些。

  “補償性消費”當然要比“報復性消費”溫和得多,但是,這種“溫和”顯然還是要受到疫情壓制,需要我們繼續保持低調與理智。疫情的警鐘並沒有解除,特別是輸入性風險,隨時有可能發生,也隨時會給麻痹者帶來傷害。因此,“補償性消費”也是有條件的。關鍵要看如何去做,才能讓“五一”真正成為“補償性消費”的起點。

  攜程發布的報告預計,“五一”出游人數將達到清明的2倍以上。而此前中國旅遊研究院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清明假期國內旅遊接待總人數為4325.4萬人次。也就是說,“五一”出行人次有可能達到近9000萬,從而成為今年首個真正的旅遊小高峰。即便與往年相比差距很大,但若能在疫情影響下出現這樣的結果,也是相當不錯的。

  “五一”小長假能夠帶動消費,是沒有任何疑問的,現在的問題是,我們能不能度過一個真正安全的小長假,真正啟動“補償性消費”。

  筆者相信,只要不出現人數過度集中、人員過度密集的現象,也不發生任何疫情問題,那“五一”長假就將成為“補償性消費”的起點,從而有效激勵和帶動整個消費領域,消費方式也將逐步從線上為主轉向線上和線下共振。

  但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一著不讓地抓好疫情防控工作。要知道,無論是商業場所還是旅遊景點、文化活動場所,抓好疫情防控、避免出現感染,不僅僅是從消費者的角度考慮,保護廣大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需要,也是維護這些場所自身利益的需要。因為,一旦出現問題,首先需要關閉的就是容易造成人員聚集的場所,會引發風險的場所。在疫情已經對這些場所造成很大影響的情況下,如果繼續關閉,將造成很多場所的經營壓力加大,甚至無力運行。嚴重的,則會出現破產倒閉。

  而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疫情防控的壓力還是很大的。

  一方面,人員聚集的矛盾比較突出。很多公共場所、商業活動中心、旅遊景點等,一 開門人員就非常密集。顯然,這裡面的風險是很大的,也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的,所有的開放場所,都必須在“五一”期間做好預約等方面的工作安排,不要過度在意“五一”期間的效益。處理好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係,是所有開放場所必須做好的一項工作。

  另一方面,部分開放場所並沒有真正重視疫情防控,預約、消毒、檢查等工作流於形式,甚至壓根就沒有實施。在“五一”到來的情況下,這是非常令人擔憂的一個問題。如何真正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視,在工作上扎扎實實地落實各項防控措施,是非常重要而緊迫的,來不得半點麻痹大意和僥幸心理。

  受疫情影響,絕大多數已經或即將開放的場所,都會面臨比較大的壓力。而要讓“五一”成為“補償性消費”的起點,就必須更加重視疫情防控工作,千萬不能因為防控工作沒做好,給以後的開放帶來不利影響。要明白,今天多付出一點努力,明天就能多一份收益。從現在起,各開放場所就要著手做好“五一”期間疫情防控的各項準備工作,確保“五一”期間不出現任何問題。包括安全問題、食品質量問題、交通問題等,也要一著不讓地抓好。

  相應地,只要我們平穩度過五一長假,印證“補償性消費”邏輯,以後的路就會好走很多。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作者:譚浩俊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