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穩中求進促經濟高質量發展
http://www.crntt.hk   2022-01-25 09:10:09
應將穩增長作為經濟工作的一項全局性任務。進一步鞏固經濟恢復態勢,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同時兼顧長遠,為促進經濟長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打基礎、聚動能。
  中評社北京1月25日電/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中國經濟總體上表現出較好復甦態勢,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目前疫情形勢和外部環境仍然複雜嚴峻,中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預計今年GDP實際增速約為5.3%,在繼續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應將穩增長作為經濟工作的一項全局性任務。進一步鞏固經濟恢復態勢,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同時兼顧長遠,為促進經濟長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打基礎、聚動能。

  主要經濟指標走勢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宏觀經濟研究智庫、經濟日報社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李雪鬆、馮明、婁峰、左鵬飛、孫博文執筆文章介紹,2021年,中國經濟總體上表現出較好復甦態勢。經濟增長處於合理區間,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外貿繼續保持較快增長,製造業比重提升,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有所增強,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區域協調發展與新型城鎮化有效推進,綠色轉型和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改革開放持續深化,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進一步凝聚。

  展望2022年,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疫情失控和供應鏈危機可能繼續對全球經濟增長構成阻礙,而通貨膨脹、金融市場風險、應對氣候變化壓力、各國政策權衡與協調困境等因素更增加了世界經濟復甦前景的不確定性。

  中國經濟受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共同作用,2022年增長下行壓力有所加大,具體經濟運行態勢總體判斷如下:

  一是上半年穩增長任務較為突出。預計今年GDP實際增速約為5.3%,高於過去兩年平均增速,表明經濟繼續處於恢復態勢,但受疫情影響仍將低於潛在增長率,宏觀經濟運行仍處於有效需求相對不足、產出缺口為負的狀態。分產業來看,疫情以來工業增速快於GDP增速、服務業增速慢於GDP增速的格局會延續,但邊際上將有所緩和。預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與過去兩年平均增速大體持平,服務業增加值增速略高於過去兩年平均增速。

  二是CPI溫和走闊,PPI逐季回落,剪刀差收窄。綜合考慮大宗商品價格傳導、部分領域關鍵零部件供應短缺、豬肉價格可能觸底回暖等因素,預計今年CPI漲幅呈現逐步走闊態勢,全年平均上漲2.4%,仍處於溫和區間,出現全面通脹風險的可能性不大。在部分門類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漲勢趨緩,以及中國多項保供穩價政策作用下,預計中國PPI漲幅將呈現較為明顯的逐步回落態勢,全年平均上漲5.7%。在CPI漲幅溫和走闊、PPI漲幅回落的作用下,剪刀差將明顯收窄。這一方面意味著2021年中國經濟面臨的成本推升型結構性通脹格局將有所緩和,另一方面也意味著上游價格傳導轉嫁的過程中,中下遊行業尤其是小微民營企業以及終端消費者仍將承受更高的通脹成本,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家裝、五金等領域價格上漲壓力較大。

  三是就業總量壓力小於2021年。據測算,今年將新增勞動力1531萬人進入就業市場,比2021年多88萬人。但考慮到今年是退休大年,退休人數大幅增加,可釋放出的就業崗位比2021年多436萬個,加之疫情後經濟恢復勢頭延續等宏觀環境因素,今年總量層面的就業壓力將小於2021年。同時,勞動力技能結構與市場需求結構不匹配、部分製造業企業招工難與部分青年群體就業難矛盾並存、青年大學生就業質量不高和隱性失業等結構性問題仍須引起重視。未來幾年,預計勞動力市場“大進大出”的格局仍將延續,這也為漸進式實施延長退休年齡政策創造了空間。

  隨著經濟增長內生動力的逐漸恢復,以及疫情基數效應的不斷減弱,中國經濟增速總體平穩運行。從季度上看,GDP增速將呈現小波震蕩走勢。從結構來看,由於疫情對三產負面影響大於二產,在負面影響完全消除之前,工業增加值增速高於經濟整體增速這一趨勢仍將繼續。預計今年基建投資將對經濟增長形成溫和托底作用;消費有望進一步恢復;出口繼續保持一定韌性,但增速將比去年顯著回落。

  重點關注企穩保供防風險

  文章認為,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是今年需關注的風險點,應繼續做好“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工作。具體到經濟領域,在全球疫情陰霾未散、外部環境複雜多變、國內新舊動能轉換的背景下,需重點關注以下問題。

  避免經濟增速過度放緩。經濟增長是一個全局性問題。基準情形下,今年實際GDP增速低於潛在增長率水平,只要加強政策支撐力度,經濟增速不會跌破5%。高頻數據顯示,經濟增長動能自2021年7月份以來持續處於偏弱狀態,到目前為止尚未出現企穩跡象,也進一步印證了穩增長的必要性。經濟增速過度放緩的風險需引起高度重視,短期可能使得原本某些潛在的風險加速暴露,結構性矛盾也將表現得更為突出,增加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難度。

  防止初級產品供給短缺。初級產品的供給保障直接關係到國家經濟命脈和人民利益。當前,中國初級產品供給短缺風險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工業初級產品供給能力亟待增強。鐵礦石、煤炭等部分工業初級產品出現階段性供給短缺,價格上漲,導致大量中下游小微企業承壓明顯。二是農業初級產品供給能力仍需強化。得益於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中國糧食安全形勢總體向好,但面對全球性糧食危機,仍需強化糧食等農業初級產品的供應保障能力。三是石油、鐵礦石、大豆等初級產品進口依存度超過70%,受國際市場影響較大;關鍵核心元器件進口依賴度較高,技術創新亟待突破。

  客觀認識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精准有效落實可能面臨的挑戰。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要堅持通盤謀劃、久久為功。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一些地區和部門出現了不利於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精准有效落實的現象。如將長期目標短期化,對高耗能項目“一刀切”關停,煤電項目抽貸斷貸等,對經濟發展造成負面影響。一些地方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高碳、減碳動力不足,仍存在以擴大內需和穩增長之名上馬高耗能項目的衝動。由於缺乏全國統一且具有權威性的碳排放核算監測體系和綠色低碳評價標準體系,實現從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的考核制度轉變還有大量基礎性工作要做。

  關注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可能引發的外溢效應。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後,美歐等發達國家實施了歷史性的超寬鬆貨幣政策,導致全球流動性泛濫,股價、加密貨幣、房價等金融市場資產價格創下新高,全球債務也再度創出歷史新高,國際金融市場的脆弱性明顯增強。當前,美聯儲正在啟動縮減購債計劃,議息會議公告顯示今年還可能實施多次加息。歷史經驗表明,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可能引發美元回流,抬高美元幣值和美國國債利率,從而改變大類資產定價基準,屆時一方面可能觸發國際金融市場上前期積累的風險,另一方面可能引發新興市場經濟體資本外流和匯率貶值風險。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