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承載一個人生存和夢想的路徑,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公平是讓每個人通過教育不僅能獲得生活的出路,還有實現比解決生存更具意義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可能性。而目前更多家長對教育公平的理解具像為教育資源,這是完全合理的認知,然而將超前學習認定為是占有優質教育資源的路徑,則會讓社會教育生態陷入一種劣性循環。
其實中國政府近年來對解決教育公平的問題也展現出了極大的決心,在今年的全國兩會答記者問時,中國總理李克強曾表示,機會公平中,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在中央的決心之下,地方政府也在不斷地探索優化教育資源分配的方案,包括對偏遠地區教育工作的扶持,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等,為的也是促進教育生態的良性循環。
然而,政府層面單純的加法依然無法在較大程度上減輕對於教育資源分配的集體焦慮。與高層行為相比,人們往往更能注意到身邊的集體行為,因此,無論是自發的“雞娃”還是“從衆”心理使然,被教育機構商業行為裹挾的補課大軍,盡管其初衷可能是尋求教育公平,但其行為的結果卻是幹擾了教育公平。
因此,高層在此時果斷做“減法”,包括整飭校外培訓及學區房市場,這都是為了進一步實現教育公平,而下一步對教育資源調整的官方行為能否拓寬現有通道、促進教育公平,是家長們能否逐漸調整心態的重要因素。
此外,如何對素質教育達成一個相對普遍的社會共識,也是在做完教育加減法之後的一道必答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