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證券銀行首席分析師廖志明向記者表示,上述計劃融資規模的節奏還算正常。實際上,最近這兩年,每年銀行通過各種資本工具融資規模都超過萬億元,平均到單季就是4000億元左右。現在可能是因為處於開年階段,銀行披露比較多一些。
尋求IPO、定增等可能成主要選擇
銀行補充資本工具包括上市、定增、配股、優先股、二級資本債,以及這兩年新出的永續債和轉股型資本債券。不同的工具,對應銀行不同的資本層級。
去年發行規模最多的是二級資本債和永續債,特別是二級資本債發行規模超過萬億元。一個明顯的情況是,去年大行扎堆發行二級資本債,而且基本都是大手筆。
在廖志明看來,這除了為補充二級資本外,還可能是這些銀行此前發行的債券到期續借。上市銀行最早發行二級資本債是在2015年左右,這類債券期限結構一半是“5+5”,發行的資本工具到了主動贖回時點。
相比發債融資,其他融資工具,本身難度比較高,實施期限也長。比如,通過上市融資,很少有銀行在一年之內能完成的。而定增、配股等再融資方式,也要謹慎考慮二級市場情況,所以這些年上市銀行通過定增、配股等方式融資,其實並不多見。
在受訪人士看來,今年情況可能有些不同。受去年疫情影響,銀行盈利降低,通過利潤留存補資本,有一定壓力,同時不良貸款大幅反彈,需要消耗不少資本,對於核心一級資本的渴求度勝於往年,能夠補充核心一級資本的上市、定增、配股等融資工具,更為關鍵。
國盛證券首席銀行業分析師馬婷婷根據去年上市銀行半年報測算,在維持現有各級資本充足率的情況下,股份行中,平安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缺口分別達320億元、281億元、201億元。
|